「這雞蛋可能不能再吃了,不僅堵血管,還可能致癌!」李奶奶將冰箱里屯的雞蛋全都扔進了垃圾桶。
李奶奶的老伴患有「三高」多年,尤其血脂十分不穩定,但他平常特別喜歡吃雞蛋,因此家裡冰箱里最多的就是雞蛋。
今天李奶奶出去買菜的時候和鄰居聊天時聽說,現在的雞蛋都是用激素製成的,吃了不僅會堵塞血管,還可能會誘發癌症。
本身她是不信的,但鄰居直接掏出手機,拿出了一篇所謂的「權威研究」文章給她看,文中有條有理的指出了雞蛋的「多宗罪」。
看完文章後,李奶奶嚇得不輕,回家就趕緊把囤貨的雞蛋都扔掉,並說以後都再也不吃了!
老伴見狀覺得莫名其妙,吃了這麼多年雞蛋都好好的,怎麼可能會致癌?老伴不讓她扔,二人因此吵了起來,誰也不服誰。
雞蛋不僅價格便宜,而且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是居民菜籃子里重要的一員。但越來越多的傳言稱,現在的雞蛋都是「激素蛋」,食用後對健康有害。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激素雞蛋危害大,不僅有毒還致癌?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看到雙黃蛋的時候都覺得很驚喜,認為自己「賺到了」。但近來有傳言稱,雙黃蛋是因為打了激素才會出現的,這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雙黃蛋其實是隨機出現的事件。母雞在下蛋時產了一個卵黃之後,大腦的控制中心沒有及時接收到信號,導致又產了一個卵黃。
這樣一來就有兩個卵黃會進入到輸卵管內,當卵黃進入後輸卵管內的腺體會受到刺激開始分泌蛋白將其包裹,此時雙黃蛋就生成了,與打激素之間沒有任何關係,純粹是產蛋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意外」所致。
雞蛋內本身含有內源性激素——黃體酮,但該激素不會對健康帶來威脅,所以也無需擔心。實際上,我國沒有批准激素類藥物用於促進動物生長,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雞蛋,內里是不會含有「外源性激素」的,可放心食用。
二、每天一個蛋,是「營養佳品」還是「心血管殺手」?
不少人認為雞蛋的蛋黃是個高膽固醇的食物,對於本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而言,會促進病情發展。
實際上,這個說法並不可信。《營養素(Nutrients)》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由美國波士頓大學進行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每周攝入≥5個雞蛋,會讓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下降32%、糖尿病風險下降28%。在吃雞蛋的同時配合上其他健康的飲食模式,身體可獲得更大的收益。
無獨有偶,我國的研究人員曾對2.8萬名受試者進行了為期10年的隨訪發現,每天一個雞蛋的攝入不僅不會自己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還能幫助降低中風的發生幾率。
每個雞蛋內含有的膽固醇含量大約在141~234mg左右,但它除了含有膽固醇外,還含有玉米黃素、B族維生素、甜菜鹼、葉黃素等有利心血管健康的物質,每天適當吃雞蛋不會威脅心血管健康,對此無需過多擔心。
但攝入雞蛋的量要注意控制,膳食指南推薦正常飲食的前提下,每周雞蛋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7個。在本身攝入很多動物內臟、肉類食物的前提下,則要減少雞蛋的攝入量。吃雞蛋的時候要注意吃完全煮熟的,避免其內里的細菌沒有被完全殺死,威脅健康。
三、6種雞蛋盡量少吃或不吃
需要提醒的是,雞蛋雖好,但吃的時候也有注意事項,這幾種雞蛋建議盡量少吃或不吃。
1、溏心蛋
大約有10%的雞蛋內會帶有致病菌、黴菌,如果沒有完全煮熟的話,病菌就無法被完全殺死,食用後有食物中毒的風險。
2、虎皮蛋
虎皮蛋是經過高溫油炸製成的雞蛋,這類雞蛋在製作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可致癌的物質,長期食用可能對健康帶來威脅,且油炸食物的熱量很高,容易讓身體肥胖。
3、散黃蛋
部分散黃蛋可能是運輸過程中激烈震蕩導致蛋黃膜破裂引起,這種雞蛋不會有異味能正常食用。但一些散黃蛋是由於儲存時間過長,被細菌入侵所致,這類雞蛋會有明顯的異味,要及時丟棄。
4、臭雞蛋
雞蛋蛋殼呈烏灰色或蛋殼破裂,內部為灰綠色、暗黃色,且會帶有明顯的臭味,要及時丟掉。
5、毛雞蛋
很多人認為毛雞蛋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其實它的營養價值甚至還不如普通雞蛋,還可能有安全隱患。一些生產毛雞蛋的地方不能保證環境衛生和清潔,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想吃毛雞蛋要購買正規場所售賣的。
6、霉蛋
雞蛋在受到雨淋、受潮等影響,會把蛋殼表面的保護膜洗掉導致細菌入侵,一旦發現雞蛋上有霉點、黑斑,建議直接丟掉。
雞蛋作為平價且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之一,適量食用有益健康,每天一個雞蛋,也無需丟棄蛋黃,在日常不要聽信謠言而盲目拒絕雞蛋,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參考資料:
[1] 《網傳雙黃蛋是激素催起來的,這樣的蛋安全嗎?!》.CCTV生活圈.2018-08-28
[2] 《每天堅持吃1個雞蛋,對身體是好是壞?最新研究來了!》.科普中國.2023-02-28
[3] 《這樣的雞蛋可能有蟲卵,不能吃!》.人衛健康.2020-06-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