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臟外科主任邰升教授團隊與膽胰外科副主任鍾翔宇教授聯手,在麻醉科、手術室和重症醫學科的密切協作下,成功為一女患者實施高難的「全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手術。患者於術後兩周順利出院。
兩個月前,50歲的該患者突然全身發黃、瘙癢,來到哈醫大二院肝臟外科就診。邰升團隊全面檢查後發現,患者肝臟最深的部位尾狀葉處有一個直徑7厘米的惡性腫瘤,且肝後下腔靜脈以及肝左、肝中靜脈已被完全侵犯,肝右靜脈被部分侵犯,第一肝門門靜脈被完全侵犯,肝右動脈被局部侵犯,左右肝管匯合部被完全侵犯。因患者的肝功能及營養狀態均非常差,同時伴有黃疸,無法接受介入或轉化治療,「全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手術是當下唯一可行的選擇,但風險巨大。
邰升先是請超聲科主任周顯禮為患者施行雙側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管置管引流術,有效進行了「減黃」;同時積極聯繫輸血科,保證充足備血。
術中,邰升帶領團隊首先在患者體內對肝臟進行在體優先的極限劈離和評估;臨近腫瘤侵犯肝內重要脈管結構時,為避免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和損傷,停止在體劈離,給予肝上和肝下下腔靜脈阻斷以及第一肝門阻斷,將肝臟移除體外,用冷灌注液進行門靜脈和肝動脈灌注。接着,醫生團隊兵分兩路:一組醫生在冷保存液中把腫瘤一點點剔乾淨,將肝臟門靜脈、肝動脈、膽管精細地分離出來,並將肝右靜脈出口仔細修剪成型;另一組醫生在患者體內進行肝後下腔靜脈重建和人工血管置換。
兩組醫生順利完成這兩項艱巨任務,下腔靜脈阻斷時間僅30分鐘。隨即,團隊將已經完全切除腫瘤後剩餘的肝臟部分移植回體內,行肝右靜脈和下腔靜脈吻合,門靜脈右支、肝右動脈重建,以及右前右後膽管成形膽腸吻合術。手術用時12小時,出血800毫升。術後12小時,撤離呼吸機;術後第3天,患者已可下地行走,各項生命體征均平穩。
邰升介紹,「全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被視為肝臟外科的「珠穆朗瑪峰」。肝臟被掏出體外「精雕」的過程中,患者要經歷好幾個小時的「無肝期」,麻醉團隊必須保證患者的循環穩定。同時,離開人體的肝臟必須萬無一失,一旦損傷無法回植,一切都將前功盡棄,需要團隊精湛的技術與默契的配合。

文:健康報特約記者 衣曉峰 通訊員 田為 曹玥
編輯: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徐秉楠 王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