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有一位老患者來找我複診,她第一次過來我這裡還是在疫情之前,2019年年底過來面診了一次,之後因為疫情,都是遠程看診了。
19年8月的時候,這位患者在自己的排便中看到了血塊,趕緊去醫院做了腸鏡,結果發現了腸息肉,醫生給她安排三個月後做手術切除。患者本人是不想手術的,想着還有三個月,就借這段時間試試中醫,於是找到我的門診。
面診時我就發現,這位患者隨身總帶着保溫杯,到時正是秋冬交際的時候,她倒出的水都冒着熱氣,一問之下才得知,她平時就有胃腸冷痛的癥狀,吃涼的食物或者肚子着了涼風,就會疼很久,所以她隨時帶着保溫杯,就是擔心外面找不到溫熱的水喝。
這是非常典型的脾胃虛寒癥狀,而且情況比較嚴重了,脾虛造成水濕內停,水濕聚而成痰,痰濕凝結在腸內壁上最終形成了腸息肉。
想徹底解決患者的息肉,必須把脾胃虛寒這個根源問題解決掉,用溫熱藥材補養脾陽,祛散掉盤桓於脾胃中的寒氣。寒氣除,痰濕消,腸息肉就不會繼續發展,也不會反覆發作。
到這一步,如果患者如約去做手術,那這個息肉被切掉後就不會再複發了。但這位患者不想挨這一刀,那就得用化痰散結的藥材,以藥力來化解息肉本體。
這方面我比較喜歡用蟲類藥材,如全蠍、白僵蠶、蜈蚣等,聽上去比較可怕,但實際運用時,它們可以快速消減結節、息肉這類「肉疙瘩」的體積,甚至對惡性腫瘤也有作用。
熱葯解脾寒,蟲葯消息肉,如此雙管齊下,標本兼治,可使息肉自行化解,且不會再複發。事實上也是如此,患者回去服藥一個月,她持續多年的胃痛胃寒就消失了,後來她複診過兩次,吃了三個月的葯,我就不讓她吃了,勸她再約腸鏡複查。
之前患者約好的手術因為疫情拖延了,等到六月初才又做了一次腸鏡,當時她已經斷葯好幾個月了,複查結果顯示,腸內壁非常光滑,之前的息肉早就消失不見了。
我是中醫內科醫生馮春祥,在中醫臨床有五十多年的臨床經驗,擅長運用中藥化解各類結節、息肉,如果你有相關的問題,可以私信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