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體溫計碎了,別驚慌!但絕不可大意!

2022年12月24日23:54:07 健康 1388

發熱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最主要的表現,測量體溫成了觀察病情變化的主要監測手段。在使用水銀體溫計時,用力過猛甩體溫計碰觸到硬物,或測量期間滑脫掉落均會出現體溫計破碎、水銀灑落的情況。這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水銀體溫計碎了,別驚慌!但絕不可大意! - 天天要聞

水銀是金屬汞的俗稱,是唯一一種常溫下呈液態的金屬。體溫計破碎後汞掉落在地上會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銀色小球,如果不及時收集處理就會很快揮發到空氣中變成汞蒸氣。汞蒸氣有很大的毒性,在短時間裏吸入高濃度汞蒸氣(大於1.0mg/m³),就會導致急性汞中毒,表現為頭暈、頭痛、乏力、發熱等。

破碎體溫計如何處理?

  • 立即清理散落在地面或者物體表面的汞珠,可用紙片或者薄塑料板將汞珠收集放入塑料或玻璃瓶中,破碎的體溫計可一併放入包裝,擰緊瓶蓋,做出「破碎體溫計」標識放入有害垃圾。
  • 人員盡量不要在打碎體溫計的房間滯留,開窗通風兩天室內汞蒸氣就能達到安全水平。

破碎體溫計釋放汞

是否能夠引起人的急性中毒?

日常使用的一支標準水銀體溫計約含有1g的汞,如果破碎後汞全部蒸發,可使一間面積15平方米、3米高的房間空氣汞濃度達到22.2mg/m³。而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汞蒸氣濃度的安全限值為50ng/m³,所以破碎體溫計灑落的汞一定要認真處理。但也不必驚慌,如果能及時收集散落汞珠,加上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是不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影響的。

從既往臨床實踐看,體溫計破碎不會引起重度中毒。

來源:央視新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 天天要聞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近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主辦的《中華醫藏》(簡稱《醫藏》)溫病卷發佈暨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中醫藥古籍承載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根基,也是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
上夜班的「代價」:身體在偷偷「拉警報」! - 天天要聞

上夜班的「代價」:身體在偷偷「拉警報」!

在現代社會,夜班工作已經成為許多行業的常態,醫護人員、安保人員、互聯網從業者等眾多崗位都離不開夜班。看似只是工作時間的調整,實則暗藏對身體健康的諸多隱患。長期上夜班打亂人體生物鐘,會對身體多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盤點一下上夜班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 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 天天要聞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佈 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近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主辦的《中華醫藏》(簡稱《醫藏》)溫病卷發佈暨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中醫藥古籍承載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根基,也是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中華醫藏》項目對2289種古籍元典影印出版,目前項目已出版三批成果,整理收錄了194種典籍、成書共20...
抗癌十一年,一碗養生湯的守護 - 天天要聞

抗癌十一年,一碗養生湯的守護

大家好,我是柳荊。不知不覺,我與多發性骨髓瘤三期抗爭已達十一年之久。這十一年,是在病痛深淵中摸爬滾打、與死神一次次擦肩的艱難歲月。每一次治療的劇痛,每一個被病痛折磨得無法入眠的夜晚,都讓我對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