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推拿」按摩大腸經,預防疾病多

2022年10月31日08:17:41 健康 1855

大腸經循行的臟腑和器官有大腸、肺、口、面頰、下齒、鼻等部位,頭痛、牙痛、咽喉腫痛、鼻病、咳喘、泄瀉、便秘、痢疾、腹痛、高熱、上肢屈側外緣疼痛等與大腸經有關。按摩大腸經穴,可預防治療多種疾病。合谷迎香是常用的重要穴位。

「經絡推拿」按摩大腸經,預防疾病多 - 天天要聞

取 穴

用另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虎口的邊緣,屈曲按下來,拇指指尖所指的位置就是合谷穴。

按揉方法

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緊一松的按壓,頻率約為每2秒1次,即每分鐘30次左右。按壓的力量需要較大,直至穴位處出現酸、麻、脹、重、痛等感覺,甚至有躥到食指端和肘部以上的感覺,即「得氣」現象。

注意:對體質較差的病人,應斟酌減輕按揉力量,不宜給予較強刺激。孕婦不要按摩合谷穴,會對胎兒產生不良的影響。

「經絡推拿」按摩大腸經,預防疾病多 - 天天要聞

治療便秘:

便秘患者排便時,按摩合谷穴、邊按揉邊用力排便。如果是習慣性便秘患者,還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覺前,按順時針的方向,摩腹50次。

預防牙齒疾病:

經常按摩合谷穴,能保護牙齒健康,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

「經絡推拿」按摩大腸經,預防疾病多 - 天天要聞

「經絡推拿」按摩大腸經,預防疾病多 - 天天要聞

按摩迎香穴、合谷穴治鼻炎每晚睡前向南靜坐,排除雜念,自然呼吸5~10分鐘後,將兩手拇指的指腹互相摩擦30~40次;再分別用兩手的拇指指腹,沿着兩側鼻根、鼻背,順鼻唇溝方向滑行按摩,直達迎香穴,要按摩100次。迎香穴按摩時稍稍用力,直至有酸麻的感覺。左手拇指按摩右手合谷穴5分鐘,右手拇指按摩左手合谷穴5分鐘,堅持4~6個月,效果較佳。

內容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微信公眾號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誌社

通訊員:孫磊 秦沙沙 王晶晶 董偉

「經絡推拿」按摩大腸經,預防疾病多 - 天天要聞

「經絡推拿」按摩大腸經,預防疾病多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內鏡下開「隧道」 精準摘除消化道腫瘤 - 天天要聞

內鏡下開「隧道」 精準摘除消化道腫瘤

【來源:紅網】為患者實施手術。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鄢婷 肖會玲 婁底報道近日,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團隊成功運用隧道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TD)為一名乙狀結腸早癌患者實施微創治療。此項技術的開展,填補了婁底市該領域的空白,為提升內鏡微
血常規上的「箭頭」代表什麼?這4個指標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血常規上的「箭頭」代表什麼?這4個指標很關鍵→

拿到血常規報告單時許多人不知道該看哪個指標看到箭頭多先別慌抓住這幾個關鍵指標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就能快速抓住重點↓↓↓血常規優先關注這4個核心指標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
科學與健康丨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 - 天天要聞

科學與健康丨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新華社記者顧天成7月2日,國家疾控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佈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為何發佈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如何分級?與普通天氣預報有哪些不同?怎樣築牢高溫下的「健康防線」?——預警分5個等級,按照與高溫相關疾病風險分...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悶熱的天氣出汗多,這不難理解。但同樣的環境下,有人輕汗微微,有人則汗流浹背,甚至吃個飯,稍微走一走,整個後背都濕了……愛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嗎?需要警惕哪些疾病風險?01比別人出汗多,或是天生的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重要手段。
榮耀手錶5 Ultra發佈: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 天天要聞

榮耀手錶5 Ultra發佈: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在 7 月 2 日的榮耀 Magic V5 暨 AI 終端生態發佈會上,榮耀正式推出了全新的旗艦智能手錶 —— 榮耀手錶 5 Ultra,並行業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China-PAR 國人專屬心腦血管風險評估」兩大創新健康能力,以「AI 健康專家」的身份,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心臟健康守護與個性化健康管理體驗。據介紹,榮耀手錶 5 Ultra 行業首...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 天天要聞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昨天(7月1日)下午,張家港市健康護航·「新」有所醫關愛新就業群體健康項目啟動,張家港市首家「小哥體檢中心」正式揭牌。外賣小哥在「小哥體檢中心」體檢。通訊員 袁藝/攝新就業群體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 天天要聞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一說到脾虛濕重,十個人里八個都知道參苓白朮丸。但你有沒有發現:吃了一陣子,舌苔還是厚得像白漆,肚子依舊脹得像氣球?其實啊,調理脾虛濕重就像修下水道——光往堵了的管道里倒「補藥營養液」可不行,得一邊排水、一邊修管道,雙管齊下才有效! 為什麼參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 天天要聞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很多人一聽說脾虛,第一反應就是買人蔘、山藥、黃精猛補,結果越吃越胃脹、口乾,甚至便秘——其實這是踩了調理的大雷!中醫里「脾虛」的核心不是「缺營養」,而是脾胃的「運化功能」罷工了。就像廚房下水道堵了,你還拚命倒雞湯,只會讓管道更堵一樣,補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