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寧波市海曙區市監局在其進行檢查時,發現其後廚放有益母草、麥冬、党參等中藥各一罐。且當事人的套餐服務項目上有「補氣血湯」,是當事人在雞湯內加了党參、陳皮,給產婦服用。而党參目前還屬於藥品,當事人因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條例,被罰款3萬元。
党參是藥材,那麼紅棗是不是藥材?人蔘呢?紅豆呢?蜈蚣呢?中醫講究葯食同源,党參難道不能當成食材?
其實,該判罰主要是根據《中國藥典》以及《食藥物質目錄》。商家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如丁香、八角、茴香。
食品安全法的第三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公布。
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十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並可以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六)生產經營添加藥品的食品。
也就是說,衛健委公布有葯食同源目錄,目錄中收錄的就既是藥材又是食物,目錄中沒有而中華藥典中有的就屬於藥材不屬於食物。至於這個處罰我認為十分不合適。
葯食同源的目錄名單是衛健委發佈的,其實很嚴格的沒有幾味食材,都是像蓮子肉、桂八角、茴香、大蒜、木耳這種生活常用的,也有明確不可當做普通食材用的藥材名單。
2018新增9種中藥材物質作為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党參、肉蓯蓉、鐵皮石斛、西洋參、黃芪、靈芝、天麻、山茱萸、杜仲葉,在限定使用範圍和劑量內作為葯食兩用。
所以呢,党參,目前可以說屬於實習階段,還沒有成為葯食同源的正式工。
你說它是葯食同源吧,它還沒沒有完全被承認,沒有正式納入葯食同源。你說它不是葯食同源吧,它在2018年就開始作為試點了,在很多煲湯的飯點都有使用。
只能說浙江這邊月子中心有點倒霉罷了,早在2018年就開始納入,2020年就開始試點了,只不過還沒正式承認而已。
綠豆湯叫解暑救命湯,南瓜粥叫降糖特效散。其實這些完全是起名的問題,我們能隨便買到的中藥其實並不會有什麼特別大的毒性,但是食品按藥效起名售賣,肯定是違法的。
既宣傳療效,又沒有醫生藥師指導添加藥材,確實涉嫌違法,但從立法初衷考慮的話,這個處罰確實不是很恰當。
其實這種情況,於情於法壓根就沒必要罰。
2021年7月,新《行政處罰法》實施,其中一個亮點就是建立了「首違不罰」制度,即對於初次輕微違法,行政機關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初次違法且危害後果輕微並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以下列出我們做菜常用的藥材,點個收藏以後能用到!
可以正常使用的藥材: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藥、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實、花椒、紅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黑棗、酸棗)、羅漢果、郁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薷、桃仁、桑葉、桑葚、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菔子、蓮子、高良姜、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在限定使用範圍和劑量內作為葯食兩用:人蔘 、山銀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葉、夏枯草、當歸、山奈、西紅花 、草果、薑黃、蓽茇 ,党參、肉蓯蓉、鐵皮石斛、西洋參、黃芪、靈芝、天麻、山茱萸、杜仲葉。
衛健委公布的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名單:人蔘、人蔘葉、人蔘果、三七、土茯苓、大薊、女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貝母、川芎、馬鹿胎、馬鹿茸、馬鹿骨、丹參、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門冬、天麻、太子參、巴戟天、木香、木賊、牛蒡子、牛蒡根、車前子、車前草、北沙參、平貝母、玄參、生地黃、生何首烏、白及、白朮、白芍、白豆蔻、石決明、石斛、地骨皮、當歸、竹茹、紅花、紅景天、西洋參、吳茱萸、懷牛膝、杜仲、杜仲葉、沙苑子、牡丹皮、蘆薈、蒼朮、補骨脂、坷子、赤芍、遠志、麥冬、龜甲、佩蘭、側柏葉、制大黃、制何首烏、刺五加、刺玫果、澤蘭、澤瀉、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羅布麻、苦丁茶、金蕎麥、金纓子、青皮、厚朴花、薑黃、枳殼、枳實、柏子仁、珍珠、絞股藍、葫蘆巴、茜草、篳茇、韭菜子、首烏藤、香附、骨碎補、党參、桑白皮、桑枝、浙貝母、益母草、積雪草、淫羊藿、菟絲子、野菊花、銀杏葉、黃芪、湖北貝母、番瀉葉、蛤蚧、越橘、槐實、蒲黃、蒺藜、蜂膠、酸角、墨旱蓮、熟大黃、熟地黃、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