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養生大師沒活過60歲,深刻反思4種養生誤區,老年人別被忽悠

2022年10月12日11:50:41 健康 1570

關注養生知識的人或許聽說過梅墨生林海峰兩個人的名字,他們都自稱是養生大師,經常把養生掛在嘴邊,然而他們並沒有像大家想的那樣長壽,事實上他們一個59歲患腸癌去世,一個51歲時因食物中毒去世,一時間讓人們對「養生」二字產生懷疑。

老年人注重養生,是對是錯?

其實養生本沒有錯,養生這件事從古至今都伴隨着人們的飲食起居,在眾多名家醫書中也有相關記載,而且好的養生方法是能夠得到大家認可的。比如說《備急千金要方》中介紹「飽食即卧,乃生百病。」意思是吃飽飯後就躺在床上,這樣的行為很容易生病。

再比如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把四季分成陰陽兩種模式,根據自然規律調整養生方式,固其根本。可想而知,如果養生違背了基本的科學和人體規律,對健康和長壽是不利的。這或許就是「養生大師」沒有長命百歲的原因。

兩位養生大師沒活過60歲,深刻反思4種養生誤區,老年人別被忽悠 - 天天要聞


深刻反思4種養生誤區,不要也罷

誤區一:鍛煉要趁早

起床的時間不宜過早或過晚,幾點起床比較好,那就要看雞鳴和日出時間,如果起得比雞還早或者太陽都到頭頂了還不起床,這兩種都是不合時宜的。因此,古語也有「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的說法。

而老年人常常會趕早鍛煉,別人都在酣睡,他們卻洗漱好出門了,秋季溫度低,運動又會出汗,這樣冷熱一刺激對心血管很危險。

兩位養生大師沒活過60歲,深刻反思4種養生誤區,老年人別被忽悠 - 天天要聞


誤區二:一年四季都用一個方式養生

很多人對養生知識一知半解,從電視或朋友那裡學來一些知識,然後就開始養生了,一年到頭都用一個方法,比如說春季要補充陽氣,於是便天天都吃溫補的食物,還熱衷於運動,但是這種方法到了秋冬兩季就不適用了。

中醫講究「秋冬養陰」,因為這兩個季節自然界減慢生長,開始收斂氣息,而且相對於春夏兩季,環境中的濕度和溫度都比較低,整體過於乾燥,如果還用以前的方法養生,就容易燥熱,身體發虛,正確的方法是滋補腎陰,避免津液過度消耗,運動方面也不適合大開大合的項目。

兩位養生大師沒活過60歲,深刻反思4種養生誤區,老年人別被忽悠 - 天天要聞


誤區三:天熱時衣服過薄,天冷時過度保暖

天熱時巴不得穿得越少越好,只盼着趕緊散熱,而等到天冷的時候,老年人又十分怕冷,恨不得把被子裹在身上,衣服穿了左一件右一件,這種養生方式也是錯的,不僅自己不舒服,還很容易生病。

穿多穿少要看溫度,但是不能走極端,身體要適應,提高耐寒耐熱能力,若貪圖涼快,可能會傷及脾胃和關節,若一味保暖,也會使耐寒能力減弱,變得不禁凍。

誤區四:人老了少折騰,靜養為宜

子女看到父母一把年紀還去跳舞、爬山,會讓他們少折騰,沒事在家裡多休息,不少老年人也這樣認為,覺得活動少一點就能像烏龜那樣長壽。

但是有句話叫「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的身體需要多動動,經常下床活動四肢和頸部,對心臟和血管才是有利的,如果總是不動彈,出現斑塊或血栓的概率比較大。

兩位養生大師沒活過60歲,深刻反思4種養生誤區,老年人別被忽悠 - 天天要聞


秋意漸濃,現在是養生的關鍵階段,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養生?

衣服怎麼穿?

——內里保暖,外套可脫,蓋住腹部和膝蓋

衣服要適當增減,早晚才十多度,體感較冷,要穿上外套,而到了室內,有時中午又會燥熱,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外套脫掉,不過裏面還要有件薄毛衣,以免受涼感冒。上衣要蓋住腹部,避免脾胃着涼,下身膝蓋不宜露出來,關節會受凍。

兩位養生大師沒活過60歲,深刻反思4種養生誤區,老年人別被忽悠 - 天天要聞


運動怎麼練?

——少出汗,避免早晚運動

天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夜跑,現在就需要調整一下時間了,改為早晨或下班後,大概七八點,不要太晚,也可以選擇室內活動,能夠舒展身體即可,例如瑜伽、拉筋、騎車等等,不要讓自己出汗太多,也不要太累。

身體怎麼保養?

——注重保濕、保暖

皮膚出汗少,可減少洗澡頻次,更換成保濕類的沐浴露,容易長肉刺、足底開裂的老年人,可以塗抹甘油保濕霜,緩解疼痛和瘙癢。如果還是感覺乾燥,可打開加濕器,或者多喝一點水。中午要適當午休,老年人容易乏力沒精神,要注意養足精神。針對關節疼痛等問題,除了注意保暖,還可進行熱敷或針灸進行調理。

兩位養生大師沒活過60歲,深刻反思4種養生誤區,老年人別被忽悠 - 天天要聞


飲食怎麼吃?

——減少寒濕,增加熱食

脾胃怕寒,秋季要少吃冷飲,寒性的瓜果也要少吃,現在正是柿子當季,不少人都愛吃,但是柿子寒涼,吃多了傷脾胃,老年人一定要控制好。三餐適宜吃熱湯、軟麵條、饅頭、炒菜、魚丸等溫軟好入口的食物。

老年人養生要多聽多看,還要進行總結,不適合自己的方法要儘快調整,不要聽別人忽悠。養生除了要注意衣食住行,還要關注自己的情感,要宣洩有度,有氣要適當發泄,不能悶在心裏,但是也不能像爆竹一樣亂炸,調整心態也很關鍵。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 天天要聞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您發現了嗎?今年立夏後的天氣像坐過山車——清晨薄霧未散,午間驕陽似火,傍晚又飄起細雨。這種忽冷忽熱、濕氣瀰漫的初夏,正是身體最"遭罪"的時候。而即將到來的5月21日小滿節氣,更像一扇隱形的健康門:推得對,安然度夏;推得錯,可能給中老年朋友埋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 天天要聞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花生一直是爭議很大的食物,有些人說它油脂高、熱量大,吃多了發胖、不消化,還對心血管不好;也有人說它是長壽豆、植物蛋白之王、血管清道夫。這種說法各有一套邏輯,沒法一刀切。但最近不少心內科醫生開始重新關注花生的作用,特別是在心率控制、血脂調節、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 天天要聞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很多人擔心血栓,但不知道血栓的根子其實不是「突然形成」的。它從不是一塊血塊一下子堵住血管,而是血管內皮細胞長期受損、局部炎症慢慢積累、血液黏稠度逐步上升。幾種機制交織在一起,最終才出問題。而傷害這一整套系統的,不是劇烈運動,不是情緒波動,而
中日友好醫院肖某確在患者麻醉時中斷手術離場!處罰結果公布 - 天天要聞

中日友好醫院肖某確在患者麻醉時中斷手術離場!處罰結果公布

近日,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肖某被其妻子舉報違反生活紀律、醫德醫風等問題,引發社會關注。5月15日,南都記者從國家衛健委獲悉,事發後,國家衛生健康委迅速成立調查組,派出工作組進駐涉事單位,會同有關方面,對肖某執業行為、醫德醫風等進行徹查,現將調查處置進展情況進行通報。肖某(左)。據通報,肖某,男,1986年10...
凌博士亮相29屆CBE上海美博會 全分子量玻尿酸技術引領國貨抗衰新浪潮 - 天天要聞

凌博士亮相29屆CBE上海美博會 全分子量玻尿酸技術引領國貨抗衰新浪潮

2025年5月12日,第29屆中國美容博覽會(CBE)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啟幕。作為全球美妝行業的年度盛會,本屆展會匯聚了來自4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3200餘家展商,展出超過7萬款美妝新品與科技成果。在這場國際化的美妝盛宴中,中國科學家品牌凌博士攜其核心科技「全分子量玻尿酸」技術驚艷亮相,以創新實力詮釋國貨護膚從「跟跑...
夏季一來,血糖就升高?注意這8點,血糖更平穩! - 天天要聞

夏季一來,血糖就升高?注意這8點,血糖更平穩!

一到夏天,很多糖尿病病友的血糖就開始控制不穩。今天給大家分享8個方法,能讓血糖更平穩,幫你安全度過這個夏天。1.按時監測血糖糖尿病病友一定要按時監測血糖,因為血糖的高低受到氣溫、心情、飲食、運動、睡眠等多種因素影響,千萬不要認為連續幾次監測血糖控制理想就代表血糖控制好了。測血糖一定要規律,無論使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