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出現手腳麻木、刺痛,警惕!可能是周圍神經病變

2022年10月07日21:21:39 健康 1910

「糖友」出現手腳麻木、刺痛,警惕!可能是周圍神經病變 - 天天要聞

「糖友」出現手腳麻木、刺痛,警惕!可能是周圍神經病變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主要慢性併發症之一,一旦忽視,病情發展引起肢體血管的阻塞,患者將會面臨腿腳潰爛、截趾、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而很多糖尿病由於未引起重視或者疾病相關知識缺乏,並不知道自己是周圍神經病變的高風險人群。

有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周圍血管阻塞風險是一般人的2~4倍,造成截肢的風險為50%~75%,而腳麻往往是周圍神經病變的徵兆,也常常發生在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身上。

一般來說,周圍神經病變以下肢受侵犯較為嚴重,出現冰冷、酸、麻、疼痛,嚴重時發生間歇性跛行。患者往往因感覺遲鈍或感覺缺失、傷口癒合不佳,才警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原因之一,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糖尿病足」,嚴重者將會面臨腿腳潰爛、截趾、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多數糖尿病患者未警覺自己是周圍神經病變的高風險群。

「糖友」出現手腳麻木、刺痛,警惕!可能是周圍神經病變 - 天天要聞

那麼,哪些人群是周圍神經病變的高風險人群呢?根據臨床發病情況來看,主要包括這三類:

一是年齡在50~69歲的已確診糖尿病的患者;

二是年齡大於70歲的老年人;

三是年齡雖小於50歲的糖尿病患者,但合併有周圍動脈疾病的風險因子,例如:吸煙、酗酒、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史超過10年、運動時下肢疼痛或跛行等。以上三類人群是周圍神經病變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上了年紀的「糖友」,醫生會定期做「踝肱血壓比指數」測量,以測量足踝及上臂血壓的比值,藉此顯示血管阻塞的程度,判斷是否有足部循環的問題。

「糖友」出現手腳麻木、刺痛,警惕!可能是周圍神經病變 - 天天要聞

日常生活的小小預防,可勝過未來大大的治療。糖尿病患者每天洗完澡後,要仔細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水泡、腫塊或感染,若無法自己檢查時,應請家人代為檢查,至少一星期檢查一次,及時排除引起感染的因素。

如果想要修剪指甲,可在洗澡後,此時指甲較軟、較易修剪,指甲邊緣剪平行,不可剪圓弧形,以免嵌甲,若年紀大,無法看清楚時,可請家人代勞。

針對足部保養,可使用乳液塗抹,避免乾燥和破裂,但應避免塗抹腳縫,以免潮濕引起腳部的真菌感染。最重要的是,不可赤足或穿不合腳的鞋子,避免受傷和跌倒;穿鞋前,先檢查鞋中是否有異物。

至於預防足部病變,平日血糖控制好、均衡飲食、注意腳的保暖,可以有效減緩神經病變。另外,適度運動、局部按摩雙腳、充足睡眠可減輕腳麻之疼痛不適。

(編輯ZS。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 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 副主任護師 李彩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在歲月的長河中,大腦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隨着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老年痴呆,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種。它悄無聲息地侵蝕着患者的記憶與認知,給無數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但幸運的是,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 天天要聞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天氣漸漸轉熱,不少人趁着天空放晴,開始整理衣櫃,將衣物進行「大換季」。近日,來自杭州的沈大姐趁着前兩天天氣晴好,她休息在家,便開始了「換季工程」。豈料,整理完衣櫃後,她病倒了,體溫最高到了40℃。正當大家以為是累得病倒的時候,卻查出是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