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應該如何進補?進補的「5不」原則不妨了解一下

2022年10月07日16:14:30 健康 1139

古人云:秋季進補,來年打虎。秋季正是進補的好時機,科學進補能讓身體獲得足夠的能量,增加抵抗力,降低患病風險。然而,不少人在進補方面走進認知誤區,非但無法做到進補,反而越補越虛。

秋天應該如何進補?進補的「5不」原則不妨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秋季進補應掌握哪些原則?

1、無病不補

身體健康的情況下盲目進補可增加腸胃負擔,使得腸胃功能紊亂,因此體質強健者無需進補。體質虛弱者需對症進補,這樣才能達到補虛、扶正固本和強身效果好。虛症分為好幾種類型,包括氣血兩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因此應對症進補。進補應採取循序漸進原則,推薦食療法,比如生薑牛肉湯、花生紅糖水等,先把脾胃功能調節放在首位。

2、不能只挑選貴重的藥材

藥材並不是越貴越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最好。魚翅、燕窩等是昂貴的補品,但並沒有獨特的療效,其營養成分可能還不如一個雞蛋。有實證的老年人,比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腎結石等,用人蔘反而會讓病情進一步惡化。

秋天應該如何進補?進補的「5不」原則不妨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3、不能補得太多

有些藥物有毒性作用,吃得太多反而影響機體健康。比如大量用參茸類補藥,易造成食欲不振和腹脹等;過量用人蔘易造成人蔘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失眠多夢、流鼻血以及身體不適等。

4、不能盲目葯補

藥物再昂貴,營養價值再高,也難以替代食物,所以葯補不如食補,科學食補能補精益氣。多吃五穀雜糧、新鮮蔬果等來補脾胃,保護胃氣。比如易出汗者可通過吃酸味或辣味食物來促進發汗,幫助排出體內邪氣;內熱者應多吃新鮮蔬果來降火氣。

5、特殊人群不能進補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進補,尤其是高血壓、正處於發育期的兒童以及孕婦等。若兒童隨意亂補可能會導致性早熟,使得骨骺提前關閉,從而影響最終身高;孕婦擅自用補品可影響胎兒健康,嚴重時可造成流產或早產。若是因為某些因素必須進補,那麼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補。

秋天應該如何進補?進補的「5不」原則不妨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溫馨提示

進補前先了解自己是哪種體質,根據體質來辨證進補,防止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我國人鍾情於補腎,補腎先分清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腎陽虛者應補腎陽,可選擇肉蓯蓉肉桂和鹿茸等;腎陰虛者應補腎陰,可選擇枸杞子山茱萸以及玉竹等。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 天天要聞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天氣漸漸轉熱,不少人趁着天空放晴,開始整理衣櫃,將衣物進行「大換季」。近日,來自杭州的沈大姐趁着前兩天天氣晴好,她休息在家,便開始了「換季工程」。豈料,整理完衣櫃後,她病倒了,體溫最高到了40℃。正當大家以為是累得病倒的時候,卻查出是肺「發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 天天要聞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你知道嗎?在我國,每10個人中就約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尿毒症。對於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為了維持生命的關鍵手段。而在血透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
黃芪加一物,從現在喝到夏至,氣血雙補,對免疫力也好~~ - 天天要聞

黃芪加一物,從現在喝到夏至,氣血雙補,對免疫力也好~~

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群體。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都給我們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那問題來了,正好要春夏換季,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國家級名老中醫郭維琴教授就曾推薦一道黃芪山楂飲,堪稱防治
中醫教你辨癥狀、選食療 夏季這樣補血最有效 - 天天要聞

中醫教你辨癥狀、選食療 夏季這樣補血最有效

立夏將至,萬物進入「夏長」的黃金期。中醫認為,立夏之後陽氣外浮,氣血趨向體表,體內反而空虛,這一時期調養身體需注意養血補血。夏季容易出現血虛的情況夏季出汗增多,汗多傷津,津血同源,如果出汗過多容易導致血虛。夏天人們常食用較多瓜果冷飲,這些寒
冷空氣馬上影響,氣溫直降11℃,還有3場雨 - 天天要聞

冷空氣馬上影響,氣溫直降11℃,還有3場雨

上海今天是初夏體感最高溫可達32℃另外上海已發佈藍色大風預警外出的小夥伴們注意防風今天上海是多雲的天氣,白天氣溫將升至近期高點,最高氣溫在32℃附近,最低氣溫在18℃左右,全天溫差接近15℃,最好備件外套靈活穿衣。偏南風4~5級,陣風6級,沿江沿海地區風力更大。受冷空擴散影響,中午前後轉為偏北風,同時風力加大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