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我國,每10個人中就約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尿毒症。對於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為了維持生命的關鍵手段。而在血透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血透患者的「生命線」
血管通路,作為血液透析的基石,就如同為乾涸土地引來生命之水的水渠,承載着患者生的希望。當患者的腎臟失去功能,無法正常過濾血液中的毒素和多餘水分時,血液透析便承擔起這份重任。而血管通路則是連接患者身體與透析機的關鍵紐帶,它負責將患者的血液引出體外,經過透析機凈化後,再輸回體內。一旦這條「生命線」出現問題,透析無法正常進行,患者的生命也將岌岌可危。
傳統的血管通路建立與維護面臨諸多挑戰。在建立血管通路時,要考慮患者的血管條件、身體狀況等多種因素,稍有不慎,手術就可能失敗。而在使用過程中,動靜脈內瘺等常見血管通路容易出現狹窄、血栓形成、感染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可能導致血管通路喪失功能,患者不得不重新尋找血管建立通路,甚至面臨無血管可用的絕境。據統計,過去動靜脈內瘺併發症發生率高達28%,這讓無數血透患者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憂心忡忡。
中大醫院創新突破,引領血透新時代
就在眾多患者和醫護人員為血管通路難題困擾時,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專家團隊挺身而出,向這一醫學難題發起挑戰。他們憑藉著深厚的專業知識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血透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突破。
創新的血管通路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是中大醫院團隊的「得意之作」。這個體系從患者準備建立血管通路的那一刻起,就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和管理。在術前,醫生會利用先進的檢查手段,如超聲、血管造影等,對患者的血管進行詳細評估,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方案,選擇最適合患者的血管通路類型。術中,憑藉精湛的醫術和先進的設備,確保手術的精準實施。術後,密切監測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況,通過定期檢查、藥物干預等方式,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問題。這一體系的實施,如同為血管通路配備了一位貼心的「管家」,將動靜脈內瘺併發症發生率從28%降至9%,大大提高了血管通路的使用壽命和患者的透析質量。
而超聲引導三維重建技術,則是中大醫院團隊的又一「秘密武器」。在複雜血管通路的建立過程中,該技術就像給醫生裝上了「透視眼」。通過超聲引導,醫生可以實時清晰地看到患者血管的位置、走行和周圍組織的關係;再結合三維重建技術,將這些信息整合成立體圖像,讓醫生對血管情況了如指掌。這使得複雜血管通路的建立成功率大幅提升至96%,術後6個月通暢率保持在92%以上。相關成果更是被國際權威期刊《血管通路雜誌》列為年度突破性進展,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
患者重燃希望,醫療界備受鼓舞
中大醫院的這些創新成果,給血透患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患者李大爺,患尿毒症多年,之前由於血管條件差,多次建立血管通路都不太順利,透析過程也飽受折磨。在接受了中大醫院的創新治療後,他的血管通路狀況明顯改善,併發症減少,透析效果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李大爺激動地說:「以前總擔心血管通路出問題,現在有了這項新技術,我終於能安心透析了。」像李大爺這樣受益的患者還有很多,他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中大醫院的突破也為整個醫療界帶來了新的啟示和發展方向。一方面,激勵着更多的科研人員和醫療機構加大對血透領域的研究投入,探索更多更好的治療方法和技術;另一方面,推動了醫療行業對血管通路管理的重視,促進相關標準和規範的完善。相信在未來,隨着這些創新成果的不斷推廣和應用,會有越來越多的血透患者從中受益,他們的「生命線」將得到更有力的守護,生命也將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