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很忙沒有及時在線更新隆鼻相關的科普內容,因為最近來找我諮詢以及面診的求美者太多了,老路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人對鼻部美學標準和解刨結構是怎樣的都不太清楚。所以今天老路我就根據這個話題來給大家做下科普。首先,要搞清楚鼻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構造。
鼻骨:
鼻骨就是鼻樑上方到鼻根的這一段硬骨頭,用手摸上去的話,硬硬的,支撐力強。鼻樑高不高呢,其實就看鼻骨發育的好不好,我們用來隆鼻的假體也是放置在鼻樑之上,部分人的鼻骨較寬,或鼻子彎曲,或者是鷹鉤鼻,這類鼻子需要矯正的話,就要做截骨內推。
鼻骨
上側外軟骨:
上側外軟骨就是鼻樑下方到鼻尖這一段,我們用手摸上去偏軟的這塊骨頭,它的下方有鼻中隔軟骨的支撐。
上側外軟骨:
鼻中隔軟骨:
鼻中隔軟骨在上外側軟骨的正下方,兩側的鼻孔中間的這塊軟骨就是鼻中隔軟骨,而我們東亞人這塊軟骨的發育量大部分是不足的。
鼻中隔軟骨:
鼻翼軟骨:
鼻翼軟骨也叫蝴蝶軟骨,而鼻頭塌不塌,關鍵就看這兩塊軟骨的支撐力夠不夠。如果我們想要一個精緻挺拔的鼻頭,第一步就是要使鼻翼的軟骨重新挺起來。看到這兒你們應該也明白了,鼻子是一個很複雜的構造,它是由若干的軟骨以及鼻部的肌肉群和一些軟組織構成,牽一髮而動全身,你想要鼻子的外觀形態達到美觀精緻的程度,可絕對不是單純的用L型假體就能夠完成的,所以用L型假體這種技術已經被淘汰了。然後就是鼻部的美學標準,整形醫生給大家設計手術方案的時候,也會用這樣的數據來給大家測量和指導手術。
鼻翼軟骨:
正面觀:
東西方通用的三庭五眼,也就是鼻子的寬度約等於單隻眼睛的寬度,占整張臉寬度的1/5,而大多數時候,我們的鼻子會大於1/5,這個時候,就有可能要做鼻翼縮小,而反之,鼻子的寬度小於1/5,則有可能是眼距過寬,從眉尖點到鼻尖點畫一條豎線,理想狀態下的鼻子應該是被這條線二等分,如果有歪一點的情況,你可能要矯正鼻中隔。從正面看過去,兩側的鼻翼應該是對稱的,然後鼻翼緣和鼻小柱的輪廓看上去應該像一個展翅飛翔的海鷗,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海鷗線。如果你鼻頭的海鷗沒有了,成了一個a型而不是M型,那你大概率是朝天鼻,需要做鼻中隔的延長術來進行矯正。
側面觀:
而側面呢,醫生會通過幾個角度來評估你鼻子的立體度。
鼻額角:
鼻背到額部的夾角一般是120到140度,如果你的角度大於140度,說明你的鼻樑塌,可能要抬升鼻樑。
鼻唇角:
鼻唇角是鼻小柱的切點到鼻下點和唇上點的交角,鼻唇角是判斷鼻尖的旋轉度和突出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影響鼻唇角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上唇前凸,一個是鼻基底的凹陷。如果你的鼻唇角小於90度,有可能就是鼻尖下垂或者是鷹鉤鼻,需要通過縮短鼻子來矯正。反之,如果這個角度越大,則說明你的鼻子越短,很有可能是鼻頭的後縮嚴重形成的朝天鼻,那麼你應該做鼻中隔的延長術。另外,相對於歐美人,我們的上唇都會有一點點前凸,這就會導致我們的鼻基底看上去有點凹陷,可能有一些求美者看了一些攻略就覺得自己是鼻基底凹陷,想要做鼻基底的填充,但是對於鼻基底的填充,很多醫生的看法也不統一,有的建議做正畸,而有一些呢,是鼻基底填充堅定的擁護者,一般他們會建議用自體肋軟骨或者是硅膠來填充鼻基底。
鼻唇角
鼻尖突出度:
其實我們的鼻子是塌還是挺不是憑感覺來的,它有一系列的評判的標準,一般鼻尖的突出度在正常的範圍以內的話,醫生就不會建議做隆鼻,因為對於過於上翹的鼻子,反而會顯得不協調。
鼻尖
說到這裡老路我個人建議求美者,要根據自身情況來設計隆鼻方案術後效果才會自然美觀。有些市面上醫生或者諮詢師單純認為鼻子高挺很重要,甚至有一些求美者鼻樑都已經很高的情況下,還建議人家做隆鼻,其實這種情況只需要老老實實做鼻尖的形成,鼻頭鼻翼的縮小矯正不好嗎?
抬頭觀:
從抬頭的位置去觀察理想的鼻子應該是由兩側的鼻翼緣加上中間的鼻基底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然後鼻小柱與鼻小葉的比例為2 : 1,鼻孔為一個長軸,從鼻基底略偏向外側,形成一個水滴形。所以,還是那句話,鼻整形一點也不簡單,需要醫生的技術把握十分的精準才可以。
綜上所述就是這些了,有問題可以給我後台留言或者私信老路看到都會回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