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血壓、血肌酐」這些醫學名詞,相信很多腎友都非常熟悉,每次去醫院複查,這些化驗項目基本是必查的,但是有些項目患者可能會忽視它,對它不熟悉,但它對腎病患者的重要性卻不亞於上述指標,有時它的異常甚至會危及腎友生命,比如血鉀。
鉀是維持細胞生理活動的主要陽離子,在保持機體的正常滲透壓及酸鹼平衡、參與糖及蛋白代謝、保證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人體內的鉀主要來源於食物,食物中的鉀90%以上短時間內在腸道被吸收,吸收入血液的鉀在4h內即有90%從腎排出體外。鉀離子大部分(98%)存在於細胞內,少量存在於細胞外液,且濃度恆定。組織細胞中平均含K+150mmol/L,紅細胞內含K+約105mmol/L,血清中含K+約4~5mmol/L。體內的鉀離子經常不斷地在細胞內與體液之間相互交換,以保持動態平衡。
鉀的正常範圍:
火焰光度計法: 3.5~5.3mmol/L(3.5~5.3mEq/L)。
離子選擇去電極法:3.9~5.3mmol/L(3.9~5.3mEq/L)。
酶動力學法: 3.5~5.1mmol/L(3.5~5.1mEq/L)。
當血鉀超出正常範圍時,即可診斷為高鉀血症。
腎病患者由於腎功能障礙,排泄鉀的能力下降,常出現高鉀血症,尤其是慢性腎臟病CKD4-5期,也就是腎衰竭和透析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高鉀血症。
患者為什麼會出現高鉀血症呢,引起高鉀血症的常見原因主要有攝入過多、排出減少、細胞內鉀外移增多以及假性高鉀。攝入過多主要見於高鉀飲食、靜脈輸注大量鉀鹽以及輸入大量庫存血液等,排出減少主要見於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長期使用螺內酯、氨苯蝶啶等保鉀利尿劑以及遠端腎小管泌鉀功能障礙,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細胞內鉀外移增多,主要見於嚴重溶血、大面積燒傷以及擠壓綜合征等。還有就是假性高鉀,鑒於在抽血的時候上臂壓迫過緊、間歇性握拳產生酸中毒,引起細胞內鉀的釋放。
患者該如何防治高鉀血症呢,首先要注意低鉀飲食,減少食物當中鉀的攝入,已知水果或蔬菜比較高,需要減少水果的食用,綠色蔬菜需要煮熟以後食用。吃罐裝水果、蔬菜,吃果肉以前先去掉其中的液體,減少所吃蔬菜中的鉀,可以使用沒有加鹽的溫水浸泡蔬菜至少兩個小時,然後拎干水分,並在溫水中沖洗。要避免長期空腹狀態,因為空腹可以增加鉀離子向細胞外的轉移,進而使血鉀進一步升高。
其次注意如果疾病條件允許,應盡量避免食用使鉀濃度升高的藥物,比如安體舒通或非選擇性的β受體阻滯劑,比如普萘洛爾。
患者在檢查中如果發現自己血鉀高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控制,定期地監測血鉀,如果身體出現不舒服要及時就診。
大家有任何腎病問題都可點擊→→腎出問題了,找 { 健康一站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