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穴
【命名】列缺穴的「列」有分解、裂開之意,而「缺」指缺口。肺經經氣像水一樣流到此處,遇到「缺口」向外分流,向外側流向了陽明經,向內(里)流向了任脈,向下流向了本經,本穴起到了聯絡其他經脈氣血物質的作用,故又被稱為肺經的絡穴。
【精確定位】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自我取穴法】兩手虎口自然平直相交,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即是。
【主治】
①本穴有疏風解表、宣肺理氣、止咳平喘的作用,是治療傷風外感的要穴,用於治療傷風感冒、哮喘、咳嗽、咽喉腫痛等。
②本穴直接聯絡手陽明大腸經,而大腸經上顏面,其支脈通項後大椎,故本穴可用於治療頭項、顏面疾病,如偏正頭痛、三叉神經痛、頸項強痛、口眼歪斜、牙痛、落枕等,有清熱散風、通絡止痛的功效。
③本穴有通調水道、調理任脈經氣的功效,可清熱利濕通淋、調理膀胱功能,用於治療遺尿、小便熱、尿血、陰莖痛等疾患。
④此穴位於腕部,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手腕無力、疼痛等。
【配伍應用】配風池穴、風門穴、合谷穴主治感冒、咳嗽、頭痛、項強;配照海穴主治咳喘、咽喉疼痛。
【一穴多用】
1. 按摩:用拇指在穴位處橫向推搓揉動,使肌肉、筋腱左右移動;也可用按法、掐揉或按揉手法。持續時間以局部有酸脹等感覺為宜,每日按摩1~2次。
2.艾灸:艾炷隔蒜灸,取黃豆粒大小艾炷置於蒜片上,再放到穴位上,每次3~5壯,每日灸1次,雙臂交替灸,癥狀緩解後隔日灸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