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病從口入」,不健康的飲食是導致疾病的危險因素。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而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更是決心要「管住嘴」,給自己定下了諸多「飲食限制」。
比如前一段時間,在可可發佈的一篇介紹吃魚好處的文章下面,就有不少粉絲朋友留言,說自己尿酸太高、不能吃魚,實在是太可惜了。也有不少人表示:高血糖不能吃水果、高血脂不能吃肉……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
▲圖為評論區粉絲留言
專家表示,健康飲食不代表要「一刀切」,如果掌握了挑選秘訣,慢性病患者一樣能在不加重病情的前提下,儘可能地享受美食~
一、海鮮嘌呤高,痛風患者不能吃?
痛風是血尿酸過高所致,與嘌呤代謝密切相關。因此很多痛風患者都會對海鮮水產等敬而遠之,認為它們屬於高嘌呤食物,不利於病情控制,甚至會引起痛風的反覆發作。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1、內源性嘌呤代謝紊亂對血尿酸影響更大
人體內80%左右的嘌呤是內源性嘌呤,主要來自人體自身細胞中核酸的氧化分解;只有20%左右的嘌呤是外源性嘌呤,由食物攝入所得。一般來說,內源性嘌呤代謝紊亂對血尿酸影響更大。
因此,痛風患者要控制嘌呤的攝入量,但並非完全不能食用:
◎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高嘌呤的食物不要吃,中嘌呤的食物一天不要超過300克,低嘌呤的食物則可以正常吃。
◎在痛風緩解期:高嘌呤食物每天不要超過100克,中嘌呤的食物每天不要超過500-600克,低嘌呤的食物可以正常吃。
具體食物中的嘌呤含量有多少,可以看下圖:
2、不是所有的海鮮都是高嘌呤食物
雖然多數海鮮都是高嘌呤食物,但也有一些海鮮的嘌呤含量相對較低。比如海參、海蜇,每百克嘌呤含量只有4~9毫克,比大米的嘌呤含量還低,高尿酸者少量吃一些是沒問題的。
此外,要注意的是:有些痛風患者雖然會忌口海鮮類食物,但熱衷於吃鱔魚、鰻魚等水產,其實它們的嘌呤並不低。一般認為不帶鱗的魚嘌呤高,帶鱗的魚可以適當食用,比如鱖魚、鯽魚、草魚、黑魚等。
3、控制嘌呤,避開「素菜陷阱」
很多痛風患者,為了減少外源性嘌呤的攝入,會盡量避免食用海鮮、動物內臟、牛羊肉等高嘌呤肉食,選擇吃素。
雖然從總體上看,從植物中攝入嘌呤造成的高尿酸風險,要遠低於從動物中攝入嘌呤。但要注意的是,素菜≠低嘌呤食物,有的素菜中的嘌呤含量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高。
比如香菇的嘌呤含量約為214mg/百克,紫菜約為274mg/百克,而黃豆芽的嘌呤含量甚至高達500mg/百克!對於這類高嘌呤素菜,痛風患者應當盡量少吃;但即便是嘌呤含量較低的蔬菜,也要控制好攝入量。
【小貼士】:嘌呤的特性極易溶於水,可以把高嘌呤的肉類和蔬菜,用沸水焯一下,把湯全去掉,再去烹調食物,它的嘌呤含量能減少一半左右。
二、水果糖分高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
水果的味道甜甜的,不少糖友總擔心其中的糖分太高,會升高血糖,於是乾脆不吃水果了。但從營養均衡的角度來說,這樣也是不利健康的。
1、合理吃水果,可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
一些水果確實含糖多,但它也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維生素、多酚等抗氧化劑,這些營養素進入胃腸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與活性,對機體的糖脂代謝都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
有研究顯示:相比從不吃水果的糖尿病人,合理地吃水果,有助於減少20%的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2、水果影響血糖,關鍵看2個參數
判斷水果對血糖的影響,主要看2個參數:
①升糖指數(GI):數值越高,食用後血糖上升速度越快。
②血糖負荷(GL):數值越高,對血糖水平影響越大。(血糖負荷=食物升糖指數*所進食物的含糖總量。)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吃水果時要盡量選擇GI值較低的水果,並控制好攝入量。如果近期血糖控制相對平穩,每天可以選在兩餐之間吃一些水果:
◎ 低升糖指數水果:食用量200g-300g/天。GI值如下:蘋果36、梨36、橙43、桃28、櫻桃22、葡萄26、奇異果52等。
◎ 中升糖指數水果:食用量150-200g/天。GI值如下:菠蘿66、芒果55等。
◎ 高升糖指數:食用量≤150g/天。如西瓜的GI值為73。
【注意】:如果血糖控制不穩定,最好暫時不要吃水果,或是選用黃瓜、西紅柿等亦蔬亦果的食物。
3、控制血糖,避開「甜味陷阱」
有些糖尿病患者覺得越甜糖分越高,會盡量選擇那些不甜的水果吃。但實際上,口感上的甜度並不能判斷水果的含糖量,甜≠含糖量高,不甜≠含糖量低。
比如:火龍果雖吃起來不甜,含糖量卻在15%以上;人蔘果沒什麼味道,糖分卻高達18%;山楂酸酸的,含糖量卻高達22%!
三、肉類影響血脂,高血脂症患者不能吃?
很多人認為高血脂是脂肪過多造成的,吃肉會加重病情,得儘可能避開。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1、戒肉對血脂影響有限,卻有大隱患
首先,人體的膽固醇只有1/3是來源於食物當中,而另外的2/3是由肝臟合成,如果只是單純地減少肉類的攝入,對降低血脂的作用非常有限。
更重要的是,肉類中不僅含有膽固醇,還有其他的成分,比如蛋白質、B族維生素等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對於高血脂人群來說,如果一味地抵制吃肉,還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反而給身體帶來更大的負擔。
所以血脂高的人群,要吃肉,但得正確吃。
2、健康吃肉,把握3個要點
①控制每日攝入量。適當地攝入油脂,從油脂中獲取必需脂肪酸十分有必要。因此,健康人群建議每日吃肉量控制在200克以內,高血脂人群則可以相對減少。
②選擇低脂高蛋白的肉類。五花肉、排骨、肥牛、肥羊等肉類其實隱藏的脂肪量很高,可佔到食物總量的60%,不宜多吃;而雞、鴨、魚等白肉,相對而言蛋白質含量更高,脂肪含量更少,尤其是魚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保護心腦血管健康。
③加點「配料」。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既能降低膽固醇的吸收,又能促進其排泄,兩方面作用輔助穩定血膽固醇水平。因此燒肉時,可以搭配高纖維的蔬菜進行烹飪,香菇、木耳、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