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睡不着的夜晚我都印象深刻。
「睡意慢慢濃了,但是掛斷電話還是睡不着。」
今年 2 月份的某天,睡前打了幾把遊戲的燦燦遲遲不能入睡,掙扎了一段時間後她開始和朋友連麥聊天,伴隨着朋友沉穩的聲音燦燦終於有些困意了。「我以為很快就能睡著了,結果大腦又興奮起來,想東想西。」
如今,有着睡眠問題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既有像燦燦這樣因為作息不規律造成的失眠,也有因為工作、學習、生活壓力而焦慮造成的失眠。據中國睡眠研究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 3 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而基於另一份有 4.5 億樣本的睡眠報告顯示,「90 後」佔總失眠人群的 36.7%。
「90 後」逐漸走上工作崗位,白天在辦公室的工位上「996」,晚上回家躺在床上不是刷着社交媒體報復性熬夜,就是獨自深陷工作困境而失眠。失眠的夜裡睜着圓圓的眼睛,總覺得床墊也不舒服、被子也不柔軟,明明已經很累了,但就是遲遲無法入睡……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飽受睡眠問題困擾的年輕人們無意中形成了巨大的「助眠」市場,並催生了一系列產品,但它們效果如何?
逐漸被放棄的褪黑素
走投無路的年輕人們,選擇了褪黑素。
最初是藥店的工作人員給小許推薦的褪黑素,「開始我的失眠癥狀比較輕,還挺有用的。」
其實早在 20 多年前,褪黑素就曾以保健品的面目在我國出現,人們熟知的「腦白金」其主要成分就是褪黑素,但當時很少有企業用褪黑素生產主打抗失眠的保健產品。
隨着睡眠問題越來越普遍,中國褪黑素原料產業逐漸供不應求。
2018 年,中國褪黑素原料需求量為 540 噸,而市場供應規模僅為 488 萬元。褪黑素產能受限的一部分原因是,2016 年開始國家環保力度加大,部分不達標的企業逐漸退出,剩餘企業的開工率也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導致行業供給能力整體降低。
目前,國內以褪黑素為主打產品的有湯臣倍健、仙樂健康等保健品企業,除此之外的華北製藥、瀚宇製藥等葯企則是將褪黑素作為邊緣產品進行生產。
曾經有產業分析團隊指出,褪黑素原料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會加深。做出這個判斷的原因是,未來化工行業環保監管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褪黑素原料的生產無法在短時間內提升,人們對於褪黑素這類保健產品的需求卻不斷增多。
許多失眠者最初都選擇服用褪黑素抵抗失眠|視覺中國
但需求增多後,服用褪黑素的問題也逐漸顯現。
「我用的是美國一個牌子的褪黑素,吃了之後開始做噩夢。」燦燦最初也是服用褪黑素抵抗失眠,但效果並不好,「後來就不吃了,自己調整作息後,現在睡眠蠻好的。」
小許也表示:「後來我的失眠癥狀逐漸加深,褪黑素開始不管用了。」
褪黑素實際上是人體內的松果體產生的一種胺類激素,它的分泌有助於調整人的睡眠狀態與睡眠時間,於是眾多治療失眠的產品將其作為主要成分,但是其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長期大劑量服用褪黑素,會造成低體溫、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相比現代新型治療失眠藥物,在醫學領域對於褪黑素的使用是十分謹慎的。不同國家對於褪黑素的使用劑量標準並不相同,在中國它被允許作為保健食品使用,每日推薦劑量範圍為 1-3mg。然而在電商平台上銷售的大部分褪黑素保健品中褪黑素含量在 3-10mg 不等,遠超推薦用量。在歐盟,褪黑素不被允許作為食品使用,是處方葯的一種。
「後來我開始喝中藥調理,睡眠才逐漸好轉。」服用了大半年褪黑素無果的小許,最終放棄了褪黑素。
只是「普通」飲料
巨大的睡眠市場,自然許多產業都想分一杯羹。
「睡眠白皮書」預計,我國睡眠產業的市場規模將在今年底達到 4000 多億元,2030 年將突破萬億元,除了含褪黑素的保健品外,近年來「助眠食品」也開始瞄準了睡眠市場。
與褪黑素保健品不同,「助眠食品」中的有效助眠成分大多是γ-氨基丁酸(GABA)。GABA 是大腦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能夠抑制神經興奮傳導,讓大腦鎮定、減少焦慮,達到緩解壓力促進睡眠的作用。
比起褪黑素,GABA 更為安全,不會產生依賴性。在國家針對食品原料管理中,GABA 被歸類為新資源食品原料,可以用在除嬰幼兒食品以外的普通食品中。
在產品的原材料和工藝方面,「助眠食品」大多遵循中醫「葯食同源」的理論,從大米、豆類、海帶等食物中提取的γ-氨基丁酸,從茶葉中提茶氨酸,再加入中醫領域中的酸棗仁等成分,更注重原材料的自然與健康。
2016 年,日本可口可樂就推出了一款功能性飲品——Glaceau Sleep Water,每瓶含有 200mg 的 L-茶氨酸成分,有睡前放鬆、起床後緩解疲勞和睏倦感的功效。
隨後,旺旺和蒙牛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助眠飲品。旺旺集團針對失眠人群推出了一款名為「夢夢水」的飲料,同樣以 L-茶氨酸為賣點,並宣稱採用了低糖、0 脂肪、無褪黑激素的配方。蒙牛集團則是根據國人睡眠情況研製出了一款改善國人睡眠質量的健康牛奶——蒙牛晚上好。
2020 年 9 月,主打舒壓助眠的 BUFF X 睡眠軟糖上線。BUFF X 的創始人團隊均有位元組跳動任職經歷,創立之初就獲得了紅杉中國領投,梅花創投跟投的千萬級天使輪融資。
各大飲料廠商開始奔向助眠市場,相關產品層出不窮。
雖然各大廠商都在前仆後繼地搶佔新市場,但在許多人看來「助眠飲品」、「助眠軟糖」更像一個噱頭。
「我之前沒聽說過助眠飲料這些。」小許認為助眠飲料畢竟是飲料,不太可能真的能解決失眠問題。
也許有人會誤以為助眠飲料是功能飲料,但根據《飲料通則》規定,功能飲料是經過國家相關部門批准,可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飲料。「藍帽子」是通過了保健食品審核的標誌,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助眠飲料並未帶有「藍帽子」標誌,所以只是普通飲料。
前兩年國內就曾颳起過一陣晚安水測評風,B 站上一眾 up 主的測評結果基本上一致:沒啥用。
與此對應的是,這些助眠食品的銷量並沒有想像中高。
「助眠飲料」的功能更多是起到一種心理暗示的作用,通過心理安慰幫助失眠者改善睡眠問題,實際上「睡眠飲料」對於睡眠問題並沒有直接的功效。
GABA 與茶氨酸確實有舒緩心情、緩解壓力的功效,但是好心情並不能保證好睡眠。同樣的,市場規模巨大也並不能保證「助眠食品」有個好未來。
遠在未來的智能助眠產品
除了飲食方面,還有不少的硬件廠商試圖從睡眠監測方向進軍助眠市場。
根據報道,三星電子、諾基亞、蘋果等都曾通過收購等方式進軍這一領域,比如諾基亞宣布收購法國健康設備廠商 Withings,蘋果收購芬蘭睡眠監測廠商 Beddit 等等。
2017 年蘋果收購了 Beddi,而就在前不久,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已經申請了一種非常有未來范兒的床墊傳感器專利。在專利文件里,蘋果聲稱正在研發一種「床上觸覺設備」,通過將設備插入床墊中,可以監測人們睡覺時的位置,以及他們是否在打鼾。如果設備連接到用戶的 iPhone 上,傳感器還可以充當無聲鬧鐘,通過輕輕移動人們,在預定的時間叫醒他們。
蘋果正在研發一種幫助睡眠的床墊傳感器。
近期還有媒體報道了一款由「小米有品」推出的名為「枕不錯」的助眠枕頭。該產品目前還在研發設計階段,預計使用 EEG AIR 技術,共由 56 組腦電波傳感器組成腦電波採集網絡,可以對人體腦電波信號進行隔空捕捉採集,並對這些腦電波進行分析。之後通過磁脈衝,與腦電波產生共振效應,從而將腦電波調整至 4Hz 以下,以此來將人的腦電波調整到熟睡狀態。
但這些都還只是設想,尚無產品面世。
而已經進入消費市場的睡眠監測設備們,其具體功效依舊有待商榷。
首先是佩戴的方式會對睡眠狀況產生影響。在進行睡眠監測時,現有產品通常需要將監測設備、傳感器佩戴到睡眠者的身上,比如手錶、手環、有線耳機、無線耳機等,這些有時給睡眠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不適感。
其次是,北達科他州睡眠中心研究小組的一項研究表明:睡眠監測設備的數據也會影響使用者接下來的睡眠狀況。這是因為,有的時候失眠者看着自己的睡眠數據會更加焦慮,進而產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但生產廠商們認為,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誤差,隨着算法和技術的不斷改進與優化,智能睡眠監測設備將在未來的 AI 應用、移動健康等領域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也許對於正在失眠的人來說,以上說的這些可能都「治標不治本」,最終需要解決的,可能還是滑動手機的手,盯着屏幕的眼睛,和一顆顆焦慮的心。
本文作者:魚三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靖宇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佈,轉載請添加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