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結束不想上班?這可能是病不是懶!快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2022年10月08日21:31:13 心理 1800

國慶假期已經結束

你是否已收拾好心情

準備迎接新一輪工作/學習

假期結束不想上班?這可能是病不是懶!快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

2022年國慶節放假安排通知

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

10月8日(星期六)

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假期結束不想上班?這可能是病不是懶!快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有心理專家說

在假期結束後

許多人都會出現「假期後綜合征」

假期結束不想上班?這可能是病不是懶!快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廣東省心理學會

心理諮詢與治療專委會副主委

於東輝介紹

大家本已經習慣放鬆休閑的生活模式

突然轉換到

緊張、投入的工作狀態

內心會出現比較掙扎的想法

有些人抗拒上班

在專家看來

有時這並不是因為「懶惰」

而是患上了一種情緒病

「職業倦怠」

它容易讓人表現出不想上班

缺乏工作熱情

假期結束不想上班?這可能是病不是懶!快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專家解釋

職業倦怠伴隨產生的情緒衰竭

是指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無法承受時

情緒進入耗竭

產生心情低落、行動力下降

疲於應付的狀態

甚至出現焦慮、腹瀉、

神經性厭食、睡眠紊亂等癥狀

以下攻破「假期後綜合征」小妙招

趕快收下

↓↓

癥狀一:情緒不穩

從假期的徹底放鬆突然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這種心理落差易讓人產生厭煩和恐懼感,甚至焦慮煩躁,提不起精神。

對策:管理時間,適當安排工作,運用心理暗示進入良好工作狀態。把心理逐漸調整到上班、學習狀態上,告訴自己假期已經結束,調整好心態。可以在假日的最後一天,有意識地做一些與工作相關的事情,比如看看書,思考與工作有關的內容,整理上班後的工作思路,可準備一份備忘錄,列出開始幾天要做的事,有助提高工作效率,幫助自己儘快進入工作狀態。

癥狀二:睡眠紊亂

放假期間過度玩樂,會打亂人體正常的生物鐘,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睡不着,出現睡眠紊亂。

對策:調整作息時間。爭取早睡早起,讓身體充分休息,儘快調回工作正常生物鐘。晚上11點前上床睡覺,中午午休半小時,可以適當使用一些調息、聽音樂、肌肉放鬆等方法來幫助入睡。

癥狀三:消化不良

節日期間,容易攝入較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不僅腸胃負擔加重,還會抑制大腦活力,導致心情煩躁、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影響工作效率。

對策:恢復健康飲食,飲食宜清淡、熟軟、易於消化吸收。可食用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山藥粥、茯苓粥、小米粥等葯粥來健脾養胃,恢復腸道功能。此外,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如豆製品、牛奶、魚、蛋等,以消除疲憊感,恢復體力。

癥狀四:雙肩酸脹,腰酸背痛

對策:按捏肩井,按揉腰眼。

①肩井穴:此穴位於肩上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

假期結束不想上班?這可能是病不是懶!快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主要手法是捏,即將拇指放在肩井穴的位置,其餘四指放在對側,前後對應用力,向上做提捏的動作,還可以拍一拍,搓一搓,動作要輕柔緩和,切忌用暴力。也可以和家人互相按摩。

②腰眼穴:腰眼穴位於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

假期結束不想上班?這可能是病不是懶!快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主要手法是按壓,即將拇指放在腰眼穴的位置,其餘四指放在對側,輕柔緩和進行按壓。

快運用起來

脫離「假期後綜合征」的苦海

滿血復活吧!

假期結束不想上班?這可能是病不是懶!快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來源 | 廣東省中醫院 廣東公共DV現場 南方網

往期精選

涉及人口販賣,11人遇難!柬埔寨載中國人沉船事故:5人涉嫌誘騙同胞偷渡

女子玩「羊了個羊」,9萬塊錢沒了!只因……

扛水槍爬樓救火的「廣州英雄街坊」找到了!他的真實身份是……

7年3次患癌都幸免於難!他關鍵做對了這一點→

假期結束不想上班?這可能是病不是懶!快收下這份「自救指南」 - 天天要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