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攜手抗疫—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2022年10月08日19:49:37 心理 1200

【來源: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

從「心」開始攜手抗疫

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從「心」開始,攜手抗疫—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 天天要聞

戴口罩 勤洗手 勤通風 保持距離

親愛的家長和同學們: 近期,運城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出行等造成了一定影響。面對疫情,積極樂觀的情緒、健康向上的心態,也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為了讓大家能夠健康、快樂的度過居家生活,我們準備了一份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希望我們一起從「心」開始,攜手抗疫。

時刻做好自我防護


01

我們會有哪些身體和心理上的反應?


有的孩子表現出害怕、恐慌、擔心、生氣、煩躁、發脾氣;有的孩子每天花很多時間看疫情的相關訊息,並反覆跟家人討論;有的孩子表現為話少、狀態消極,食慾變化、睡眠差;有的孩子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效率較低……長時間的負面信息造成了部分孩子情緒的波動,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疫情期間既要關注身體健康,也需關注心理健康。


02

如何調節身體和心理,做好心理防疫?




01


理性認識疫情,科學防控


當前,運城市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期,對於疫情相關的各種信息,大家應從官方渠道獲取。科學認識疫情性質、流行情況、臨床表現和危害,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嚴格執行「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減少外出」,「保持一米線距離」等防控措施,建立科學防控疫情的信心,不信謠、不傳謠。

從「心」開始,攜手抗疫—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 天天要聞

02


接納自我情緒,適時自我調節


疫情持續存在的壓力可能會讓我們產生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當我們產生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要接納自己的情緒,從心裏認識到,產生這種情緒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每個人面對這種情況時都可能會有這種情緒。我們可以通過聽音樂、運動等多種科學的方法緩解情緒。

(1)呼吸放鬆法

吸氣:深深地,慢慢地,大吸一口氣,直到吸不進去,屏住;

呼氣:慢慢地,輕輕地呼出來,呼出來,呼出來;

然後,重複上面的步驟3~5次,吸氣,呼氣~


從「心」開始,攜手抗疫—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 天天要聞

(2)想像放鬆法

選一個安靜的房間,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沙發上;閉上雙眼,想像一個你熟悉的、令人高興的景緻,如果是花園,找到花壇、樹林的位置,看着他們的顏色與形狀,盡量準確地觀察它;此時,敞開想像的翅膀,幻想你來到一個海灘,躺在海邊,周圍風平浪靜,波光熠熠一望無際,使你心曠神怡,內心充滿丁靜、祥和;隨着景色越來越清晰,幻想自己越來越輕柔,飄飄忽忽地離開躺着的地方,融進環境之中。陽光、微風輕拂着你。你已經成為景色的一部分,沒有事情要做,沒有壓力,只有寧靜與輕鬆;在這種狀態停留一會,然後想像自己又慢慢地躺回海邊;再躺一會,周圍是藍天白雲,碧濤沙灘,然後做好準備,睜開眼睛,回到現實中來。

從「心」開始,攜手抗疫—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 天天要聞

03


合理規劃,豐富生活和學習


(1)規律作息,加強鍛煉

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提高我們對生活的控制感,這對緩解焦慮非常重要。同時充足的睡眠對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必不可少,也會給心理帶來舒適和愉悅感。因此,居家管控期間,我們要三餐定時定量,每日進行約30分鐘的室內有氧鍛煉,每天不少於10小時的規律睡眠。合理膳食、良好睡眠、規律作息並適量運動,不僅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更有利於緩解負性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從「心」開始,攜手抗疫—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 天天要聞


(2)合理分配時間,安排好學習

①排除干擾

排除對我們學習產生干擾的事物。比如手機、電視。學習一會就刷會兒手機,一刷手機手就停不下來,這是同學們居家學習最常出現的不良狀態。建議同學們制定一個嚴格的學習作息表,認真執行,如果表現良好,才可以獎勵自己玩十分鐘的手機或看一會電視。

②主動管理時間

「番茄時間管理法」是時間管理的小妙招。使用計時器計時,並在這一段時間內專註一項學習,待時間到達後進行短暫休息(五分鐘左右),之後重複開啟學習時間,每4個番茄時間可以進行較長時間休息。起初,可以將學習時間定為25分鐘,期間不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直到計時器響起。如果當前學習任務沒有完成,也定時休息一會;然後,進入下一個番茄時間中。通過一段時間訓練,可以適當調長番茄時間。

③親友監督

親友監督是幫助我們完成任務的有效方法。與你的朋友約定,一起完成番茄時間的學習任務,彼此互相監督,互相鼓勵,共同進步。也可以邀請父母監督自己,與父母約定一定的獎懲措施,增加親子溝通的機會。


從「心」開始,攜手抗疫—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 天天要聞


(3)培養興趣愛好,讓生活變得更豐富

在學習任務結束後,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跆拳道、唱歌、彈琴、練字、畫畫、下象棋、聽音樂等等。

從「心」開始,攜手抗疫—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 天天要聞


(4)積極溝通,參與家務

多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緩解消極情緒;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洗衣做飯,不僅鍛煉自我,還能夠轉移我們注意力,讓我們遠離消極情緒,以更好的心態面對居家生活。

從「心」開始,攜手抗疫—運城市東郊逸夫小學疫情防控期間心理疏導指南 - 天天要聞

04


及時尋求幫助

居家生活可能會讓我們產生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如果發現自己的不良情緒已經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時,應及時和家人、班主任、科任老師、校心理健康教師進行溝通。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