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心理學(三)

2022年09月28日06:42:12 心理 1399

八卦心理學(三)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註人文歷史,質量標準,知識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八卦心理學》《心理學簡史100年》《重口味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邀請》

八卦心理學(三) - 天天要聞

八卦心理學(三) - 天天要聞

八卦心理學(三) - 天天要聞

八卦心理學(三) - 天天要聞

八卦心理學(三) - 天天要聞

八卦心理學(三) - 天天要聞

特別說明:以下內容來自推薦書籍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主要成就:記憶實驗心理學研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曾這樣概括地描述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下面,我們就來八卦一下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前面的內容請關注回看……

六、17世紀的現代心理學

經過14世紀至16世紀將近三百年的文藝復興運動以及宗教改革,到17世紀時,籠罩在歐洲大地上的宗教鐵幕終於被打破,思想的堅冰在人文與科學的暖陽映照下緩緩消融。

心理學也終於迎來了古希臘時代之後真正意義上的又一位大師,被美國心理學史學家羅伯特·沃森稱為「現代第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勒內·笛卡兒

笛卡兒被黑格爾稱為「近代哲學之父」,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發明解析幾何和發現動量守恆定理,但其實他在心理學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首先,他發現了神經反射和反射弧的存在巴甫洛夫在此基礎上發現了條件反射,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礎。另外,笛卡兒還研究過「本能」這個概念,成為日後精神分析學派的指南之一。

笛卡爾是一個「二元論」者,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實體,意識的本質在於思想,物質的本質在於「廣袤」;物質不能思想,意識不會「廣袤」;二者彼此完全獨立,不能由一個決定或派生另一個。和亞里士多德「身心合一」的心理學觀點不同,笛卡兒認為世界上有一個完美的、和其他動物沒什麼區別的肉體的「我」,還有一個完全存在於精神世界的精神的「我」,生活在這個世界裏,和肉體的「我」可以完全分開。

八卦心理學(三) - 天天要聞

▲傳說中神乎其神的松果體,其實只是進化中殘留的無用痕迹

笛卡兒在自己的書裏面說:「松果體最為輕微的運動也會極大地影響活力的流動,反過來說,活力流動的最輕微的變化也會極大地影響腺體的運動。」

笛卡兒對心理學最大的貢獻還在於對「反射」這一自然現象的認識。所謂反射,笛卡兒用來指代當人體受到外界刺激時發生的身體反應。「膝跳反射」就是一次最典型的反射。

笛卡兒去世大約一百年後,意大利生理學家伽爾瓦尼通過青蛙實驗發現了在動物體內通過神經傳導的生物電,而且這種生物電還可以引起人體肌肉的收縮運動。又過了100多年後,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相互獨立地分別發現了條件反射

七、18世紀心理學大爆發

隨着生理學的進步,大腦和神經的作用逐漸被科學界所認知,18世紀的心理學新理論呈火山噴發態勢。

八卦心理學(三) - 天天要聞

▲顱相學所說的大腦各區域功能圖示

這個時代,甚至出現了一些荒誕的理論學說,比如顱相學。顱相學認為一個人的智力、性格和思維跟他的頭顱形狀有關。顱相學一方面借用了當時科學界對腦科學和神經醫學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它的靈感又有很大部分來自於在人類歷史上流傳了數千年的古老「相面術」。

中國古代,相面術曾經是一門顯學,並且發展出了一套嚴密的理論體系。《荀子》中就有一句話:「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到了漢代,相面術成為流行文化,漢書·藝文志中有《相人》二十四卷,這一傳統一直流傳千年。

在西方,相面術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據說亞里士多德就曾經有過一套通過看人的相貌來推斷其性格的理論。不過真正把相面術發展成顯學的是約翰·卡斯帕爾·拉瓦特爾。他的相面術理論建立在人的頭部形狀和身體結構之上,甚至還會研究人的手勢和面部表情。

拉瓦特爾的學說在18世紀風靡了整個歐洲,據說達爾文當年參加探險時就差點因為鼻子的形狀不符合相面術的要求而差點被船長趕下船,幸好他有一個十分寬闊的額頭……

在拉瓦特爾相面術的影響下,1796年,德國解剖學弗朗茲·約瑟夫·加爾正式創立了顱相學(當時叫「頭蓋學」)。

加爾根據個人長期的個案觀察,發現眼睛明亮的人,一般記憶力較好;頭骨隆起的人,可能象徵著貪婪的腦機能,是監獄中扒手的特徵等。

真正讓顱相學在全世界風靡開來的是加爾的學生、奧地利生理學家施普茨海姆,他在加爾的研究成果上更進一步,把人的大腦分成了35個部分,宣稱每個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正是他在1815年把當時流行的「人相學」和加爾的「頭蓋說」合二為一,稱為顱相學(phrenology,意為「心靈的科學」)。

很快,一場顱骨學的狂歡在歐洲文化藝術圈裡蔚然成風。就連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都在他的精神現象學一書中專門開了一章闡述顱相學對精神研究的重要意義。

以今天的科學觀點來看,顱相學是不折不扣的「偽科學」,它的結論基本上沒有實際價值,更無法用來指導實踐。

未完,後續的內容請關注閱讀……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