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認知里,一個4歲的孩子是什麼樣?」
大多數人腦海中能想到的畫面就是,困了就睡,醒了就玩,餓了就吃,開心就哈哈大笑,不開心就哇哇大哭,沒有那麼多的煩惱和不開心,每天活得無憂無慮。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或許孩子遠比成人想像的有心思和敏感。
河南鄭州一名4歲大的孩子,最近變得悶悶不樂也不與人交流,家長以為孩子生病了,但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各項指標都是正常的,之後家長又諮詢了心理醫生,在一番溝通了解之後,孩子對心理醫生說出了自己在父母那裡聽到的家庭變故,非常擔心,但是又不敢跟爸爸媽媽說,只能憋在心裏面,患上了抑鬱。
為幫助孩子打開心結,醫生建議家長可以演一出事情解決的戲,結果孩子在聽了之後心情就慢慢放鬆了,而且性格也慢慢回歸了活潑開朗。
看到這個消息,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是炒作,一個4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會有這深的心思呢?怎麼可能會為此而抑鬱呢?
在四五歲這個年齡段確實是心思比較單純的時候,對於很多事不懂也不關心,但對於家長的言語態度和行為卻非常敏感,可以在和睦的氛圍中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也可以在壓抑的氛圍中惴惴不安。
這也是為什麼在心理學上會有一種觀點「人的性格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根據《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的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青少年抑鬱症的患病率為15%-20%,也就是說每5-6個青少年中就會有一個患有抑鬱症,對青少年抑鬱症患者而言,家庭環境因素是使其抑鬱的首要因素。
所以在這裡我們也提醒廣大的家長,在平日里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態度,尤其是對於心思比較敏感的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應該多多積極引導,以免影響身心健康。
此外,關於抑鬱症在這裡我還要補充一點,當前社會抑鬱症發病率越來越高,病理性的抑鬱症只是一小部分,超70%人抑鬱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
常見的社會因素有:
1、原生家庭
父母關係不好,父母離異或因工作忙碌等原因對自己缺乏關愛,家庭氛圍不好,遭遇過重大變故等等,這些積累在內心中的不滿和失望,成為抑鬱症的深層誘因!
2、負面事件刺激
親人離世、失戀、婚變、親子關係、職業發展等等,發生重大變故,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及很大改變,心理遭受創傷或壓力過大。
3.性格因素
有些人天生性格內向敏感,遇事愛多思,沉默寡言,不擅長交際又不會傾訴,所有事情都壓抑在內心不會排解,很容易發展成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關注恩恩心理,首頁有精神心理科常用專業測試可以自助測評,如果有其他疑問也可以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