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愛——是只有地球生命進化到高級階段才具有的高級心理機能。
因此,愛的出現必然有利於生命更好地完成自身的三大天命。
對於人來說,愛的心理機能較其它動物更為高級。
愛與不愛,都是人的心理本能;愛與被愛,都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愛」的機能既然被進化出來,就有其必要性。
而既有其必要性,如若缺失或滿足不當,則必然會對人的生命產生不良的影響。
在成長過程中於「被愛」方面出現問題的孩子,往往成年後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因為沒有體會過被愛的感覺,而不會愛,也不會表達愛的現象。
這無疑會阻礙其形成較好的人際關係,進而阻礙其獲得人生成功與幸福;這也無疑是一個非常令人惋惜的人生局面。
愛,不僅不能缺失,而且需要正確的表達,以及適時適度地滿足。
當孩子被尊重、關注、理解、包容和支持時,就是撫養人對其愛的正確表達與體現。
然而,愛並不等於上述心理需要被滿足之和——「愛」還會以其它的方式出現,比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和「恨鐵不成鋼」,以及無原則地溺愛、嬌慣、欣賞、容忍、縱容等。
沒有愛,人類就難以生存和繁衍,也更難以進化。
但錯愛,也毀掉了很多人的人生——很多人生的悲劇都源於不懂愛、不會愛或不能正確表達愛。
所以,愛要知其性,愛要有原則。
無理性、無原則的愛,是低級的愛,是糊塗的愛。
真正的愛,始終是以為了孩子能夠獨立生存下去,且具備能夠活得越來越好的能力為目的,而不是只顧孩子眼前是否舒適快樂,或只考慮其將來能否謀得一個好的職業。
只着眼於孩子未來和前途,而不顧其當前感受去一味苛求他們,當然也同樣是愚蠢的愛。
很多「好苗苗」最終都毀在「苛責」的父母手中,而這些父母卻渾然不覺。
有些父母還為了開脫自己,而把責任推到了孩子身上,說是孩子自己不爭氣。
試問,你沒把他培養成爭氣的孩子,讓他怎麼爭氣?
你把原本想爭氣的孩子整得沒了脾氣,讓他怎麼爭氣?
可見,愛也非常需要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