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 | 去鬼屋和看恐怖片的恐懼情緒是相同的嗎?

2022年07月15日22:52:35 心理 1317

文獻 | 去鬼屋和看恐怖片的恐懼情緒是相同的嗎? - 天天要聞


Hello,大家好。


這裡是壹腦雲科研圈,我是喵君姐姐


文獻 | 去鬼屋和看恐怖片的恐懼情緒是相同的嗎? - 天天要聞

壹腦雲科研圈國內領先認知神經科學自媒體,服務廣大心理科研人,致力於線上科研的發展,打破地域和時間的束縛。專註腦科學知識分享的「寶藏公眾號」,讓學習與科研變得更有趣。345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恐懼一直是我們很重要的情緒,有些小夥伴在去鬼屋時會嚇得心驚肉跳,但看恐怖片時卻不那麼害怕,難道二者的恐懼情緒是不一樣的嗎?


結果是不一樣的!


Camerer博士和Mobbs博士2017年在《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中發表了文章,他們對恐懼情緒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


個體在真實自然情景中的恐懼情緒,會比在假設情景更強烈,杏仁核區域活動更強烈。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

引言

恐懼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


認知心理學家想研究個體在真實情景與設想情景中引發恐懼情緒不同,運用2D的狼蛛圖片模擬設想情景,使用3D狼蛛作為自然情景,被試在MRI設備中觀察狼蛛的不同狀態。



2

實驗



文獻 | 去鬼屋和看恐怖片的恐懼情緒是相同的嗎? - 天天要聞


文獻 | 去鬼屋和看恐怖片的恐懼情緒是相同的嗎? - 天天要聞


實驗1


該實驗為2(方向:前進、後退)×2(情感:威脅、中性)×2(動畫:有生命、無生命)的被試內設計。


實驗隨機抽取被試25名,分別呈現4種不同類型的圖片,每張圖片會根據不同的呈現大小(25%、50%、75%、100%)分別呈現250ms,讓被試對按鍵作出反應,記錄反應時。


在實驗中,被試可以體驗到狼蛛越來越近的體驗,研究者發現,當狼蛛的圖片離被試的方向越來越近時,被試的杏仁核和床核的條紋區域開始活動,杏仁核對狼蛛的2D圖片的評為恐懼的情緒。


實驗2


為了進一步研究在真實情景下的恐懼情緒,心理學家利用3D技術,設計了一個更為巧妙的實驗。


被試需要脫掉鞋子躺在fmri中,觀看一段狼蛛的實時視頻,狼蛛放在離被試不遠處的盒子中,盒子有5個隔間,隨着狼蛛離被試的腳越來越近,被試需要評定自身的恐懼情緒。


文獻 | 去鬼屋和看恐怖片的恐懼情緒是相同的嗎? - 天天要聞


文獻 | 去鬼屋和看恐怖片的恐懼情緒是相同的嗎? - 天天要聞


研究結果發現,隨着狼蛛離腳越近,被試對的情緒又焦慮逐漸轉化為恐懼。


功能磁共振成像顯示,受試者監測狼蛛的運動方向時,被放置近狼蛛時杏仁核和床核的條紋開始活動,杏仁核活動更加劇烈。


雖然與實驗1的結果有些相似,但是3D的狼蛛會比2D的狼蛛激活個體更強烈和更廣的腦區。


文獻 | 去鬼屋和看恐怖片的恐懼情緒是相同的嗎? - 天天要聞


對於這樣的結果,心理學家是如何解釋的呢?


有不同的心理學家作出了解釋。


James Gibson認為個體的感知不僅是與感覺相關聯,還與外界的檢索信息有關,感知者與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個體在3D環境中可以接收到更多層次的複雜信息,因此會比2D環境產生更真實的情緒。


Colin Camerer認為個體在感知2D與3D的物體時,並非只是視覺上存在差異,而是刺激呈現的現實主義不同。


例如當個體在反覆觀看真實的3D物體時,相比在觀看2D物體,大腦的枕葉外皮層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


並且二者不僅是深度線索的不同,而是個體在搜尋物體的相關信息和互動性不同引起的。


簡而言之,就是越清楚被個體感知到的物體,更容易引發個體的情緒。




3

小結



對於設想情景和真實情景的區別研究,心理學早有一名詞——生態效度。


是指對於實驗結果推及相同環境或相同一類被試的有效性。


心理學家們慣用的實驗法,雖然可以控制很多變量,卻一直因為生態效度低而詬病。


因此,對於心理學實驗推及其他群體的有效性,仍有待提升~



參考文獻


[1] Camerer C ,Mobbs D.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and Brain Activity during Hypothetical and Real Choices[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17, 21(1):46-56.

[2] Mobbs D , Yu R , Rowe J B , et al. Neur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monitoring the oscillating threat value of a tarantula[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0, 107(47):20582-20586.

[3] Coker-Appiah D S , White S F , Clanton R , et al. Looming animate and inanimate threats: The response of the amygdala and periaqueductal gray[J]. Soc Neurosci, 2013, 8(6).621-630


*註: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 姚姚傘Greta

排版| 大牙

校對| 喵君姐姐 昆昆


文獻 | 去鬼屋和看恐怖片的恐懼情緒是相同的嗎? - 天天要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