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欄圓月,《文藝心理學》讀書-心理學與美學研究,遙思屬湘沅

2022年07月02日20:01:26 心理 1069


曲欄圓月,《文藝心理學》讀書-心理學與美學研究,遙思屬湘沅 - 天天要聞

曲欄圓月,行書、朱文印


.

美與心理活動有着不可分割的關聯,美感本身就是一種身心的感知。隨着工業革命發展起來的觀察、分辨、實驗、歸納的科學方法,讓人們對心理活動有了新的認知思考工具。經驗主義認為:一切人類思想都起源於感覺。新柏拉圖主義者更是觸及了美感的深層心理與大腦與神經系統的生理基礎。

休謨:「美是對象各部分之間的這樣一種秩序和結構,由於人性的本來的構造,由於習俗,或是由於偶然的心情,這種秩序和結構適宜於使心靈感到快樂和滿足,這就是美的特徵。」博克將對生理本能和心理活動的真實觀察感知,代入到美學和審美過程的研究之中。

到了克羅齊心理活動在美學中的價值被片面極端化,美感被簡單化為更基礎的本能和直覺,「美就是情感的成功直覺表現」,「直覺即表現」、「直覺即藝術」,徹底脫離了心理和直覺以外的客觀世界、現實社會,成為了精神世界的自我瘋狂與夢囈。


.

.

.

美離不開心理,但絕不止於心理,心理活動也不是憑空產生的,還是要有客觀世界作為感受、認知的對象和源泉。研究美和美感的心理學現象、原理,有着重要的意義,能夠揭示美與美感的本質。但不能枉顧事實固執一端,將心理活動和現實世界割裂開來研究,也不能為了兼顧不同角度而強行糅合,以莫須有或存在即合理作理由,和稀泥打圓場充當好好先生。

心理學的研究價值,也不止於美學,在發掘哲學的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根本分歧點上,也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藉助心理與精神意識的研究,揭示心理活動與精神意識的物質本源,是對唯心主義的根本否定。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是唯物哲學與世界觀的重要基礎。

「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不少人認為已經有了精確的科學認知,為什麼還需要含糊的哲學思考。這樣的人大體上是屬於從來沒有將目光投向未知領域,只是在已知的範圍內,沿着自古沿襲或他人為其設定的軌跡,埋頭生老病死、吃喝拉撒。這固然是一種幸福,卻難以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

.

.

從一開始就能夠在頭腦中對事物和未來的行動形成認知,做有目的和計劃的實踐,避免行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速度,能夠遠遠超過自然界淘汰進化速度的根本原因。如果捨棄思想認知這一利器,人類也就失去了與動物之間的最根本的差異和優勢。

藝術創作、欣賞的實踐,也是相同的道理。不去追問是什麼、為什麼、向哪裡去,創作、欣賞就將失去價值、目標和發展進步的動力。創作者,未必是開拓者,事實上人類中間的開拓者,包括藝術創作中的開拓者都是少之又少的。很多創作者的一面之詞,大部分也都是缺少開拓精神的學舌和片面言語。

害怕破碎美好的幻想,就像嬰兒害怕失去安撫奶嘴一樣,哪怕只是欺騙性的虛無舒適,在懵懂無知的人心目中,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精神依靠,為之聲嘶力竭慷慨激昂以至於火刑炮烙絕不含糊。更有一些聰明者,嘗到了其中鼓噪投機的利益自以為得計,更是會如護食的喪家犬般,警惕着一切有可能戳穿其真面目的言辭與行為。


.

.

.

.

《月夜有懷 》

唐 · 陳子昂

.

美人挾趙瑟,微月在西軒。

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遙思屬湘沅。

空簾隔星漢,猶夢感精魂。

.

.

.

歡迎關注公眾號:中流治印,獲得免費印章設計。

門下走狗,李澤厚《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文質美,多少樓台煙雨中

妙得,朱光潛《談美書簡》讀書筆記-風格流派表象,一段夕陽愁

方便法門,宗白華《美學散步》-審美欣賞技巧,春在枝頭已十分

金石鏤勒,李澤厚《美學四講》-藝術去神秘化,神女生涯原是夢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