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焦慮的人還要培養一種智慧一一鈍感力

2022年06月29日20:27:02 心理 1085


抑鬱焦慮的人還要培養一種智慧一一鈍感力 - 天天要聞

一直以來我總 覺得記憶力好是一件好事兒, 今天才真正理解到對於一個敏感脆弱內心不夠強大的原來記憶太好有時候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兒。 因為大多時候焦慮,抑鬱的人呢習慣於回憶過去讓他痛苦的事情,有關過去的不美好的記憶會反覆的咀嚼讓他滋生出更多的憤怒和痛苦,只有明白了因果發自內心的原諒, 才讓人的心裏好過一些。 而面對這類人群缺少的就是鈍感力, 這裡的鈍就是遲鈍的意思, 有意思吧我們都一直以為遲鈍就是不好的反應慢了今天我發現他有他的好處哦咱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無名的遲鈍那真的是遲鈍,反應慢,但是有知的遲鈍那就是鈍感力,那是一種智慧。 鈍感力讓我們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不是那麼敏感不是那麼情緒化,這樣在我們需要足夠的專註力,持續向前走,持續訓練自己的能力成長自己的路上減少了很多阻礙。


抑鬱焦慮的人還要培養一種智慧一一鈍感力 - 天天要聞

下面咱們看看鈍感力給我們能帶來什麼好處動,鈍力有五個表現:一, 快速忘記不快樂的事不愉快的事。 一個不善於忘記的人,有可能把一件事情記一輩子有的人記憶力好,但是這個事對他沒有影響無所畏。但有些人記憶力好,而且這件事是給他帶來的影響是負面的,傷害的,所以呢有些人就一直用這個事折磨自己,看看你有沒有這樣。

第2點, 專註目標即使遇到失敗,挫折也會繼續向前。很多人失敗並不是成功有多難,目標有多難的達成而是對挫折太敏感心智不成熟像沒長大的孩子一樣。

第3點, 能坦然的面對流言蜚語別人說什麼對自己影響不大,你說你的,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現在有一點佩服我家老公,他這一點 在他小時候的家庭環境里,他就已經學會了這點,以前我一直覺得他很笨,今天才知道這是一種智慧, 其實這也是生存的智慧之一。

第4點對,嫉妒諷刺自己的人,常懷感恩心,感謝之心。感謝他這麼看重你,重視你這麼惦記你,真的要感激他。

第5點面對表揚能夠不失去對自己的控制。

這麼看來,鈍感力的反向就是敏感力了, 從小到大,我們的習慣,環境造就了我們的敏感力和鈍感力。 敏感力強我們就容易受傷,容易退縮,為了不得到批評而變得膽子小,遇到困難習慣性迴避,不敢創新。覺得自己應該做一個讓別人喜歡的人而不是讓自己喜歡的人所以也有那麼多的討好型人格。而有適當鈍感力的人面對同樣的事情他就沒有那麼痛苦,那麼在乎啊,不知不覺的一遍一遍的重複卻使自己主動膽子大敢於創新。最重要的是不會深陷在痛苦中。所以佛法的教我們保持中道是多麼重要和可貴,敏感力和鈍感力都要有但都不要過,過了就失去它本有的意義。

抑鬱焦慮的人還要培養一種智慧一一鈍感力 - 天天要聞

有的時候我們應該向小孩兒學習有沒有發現孩子他做了對的事情,表揚會讓他更好他在進一步做事的過程中,膽子更大,方法更多,更願意更主動的去創造主動的去追求進步,因為一高興就會更努力,因為努力就更加成長,更加出色,因為表現出色又會受到讚揚他就更努力,這就成為一種良性的循環。 可想而知我們生活在負面的成天被否定的環境里是什麼樣的結果, 負面的氛圍讓人消極,悲傷,憤怒,怨恨最後變成了傻瓜,而積極的氛圍卻讓人活成了勇敢改變自己,遇到困難不怕,相信自己,創造挖掘出自己潛在的才能。

我們都有 自愈的能力讓我們相互加油, 相互鼓勵, 讓我們蓄集能量,有一天我們朝着夢想光明展翅高飛。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