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2022年06月29日01:28:20 心理 1737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對人性的考驗,許許多多的學者研究人類的共性,讓我們可以輕鬆解釋許多真實發生的事情。

它們本身或許沒有意義,但是卻非常有趣。

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些心理效應,或許就會發現,我們遠沒有別人了解自己。

這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或許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1、內存凸點

我們在小區中聽那些老頭老太太們聊天,除了聊聊國家大事之外,他們更熱衷於談論自己年輕時發生的事情。

許多老年人或者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談論的話題也往往是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

這種現象稱為內存凸點。

就是說,在我們人生經歷最為複雜和精彩的那幾年,發生的事情往往會讓我們印象深刻。

而且這幾年的變化也會讓我們擁有更強的情緒波動,畢竟人生中的這幾年,代表着結婚,生子,創業等等新的選擇。

稱之為人生的拐點也不為過。

有研究稱,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很容易被我們從聊天中提取出來。

因為這些事情與自我認同有關,而且對個人的態度,信仰以及生活目標都有重大的貢獻。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2、所羅門悖論

格羅斯曼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他找來了許多戀愛情侶,並且讓其中一部分人生動地想像自己的伴侶出軌了,而另一部分人則想像自己好朋友的伴侶出軌了。

最後,格羅斯曼問這些研究參與者,作為被出軌一方應該怎麼做?並且參與者還要回答一系列的問題來測量他們所做決策的明智性問題。

結果顯示,為朋友出謀劃策的參與者對這個問題的處理表現得更加明智。

這個實驗向我們傳遞出了一個事實: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實際生活中也是如此,不管我們的年齡大小,我們在考慮問題時,解決別人的困難總是比解決自己的困難更能理性得思考。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苦思冥想找不出解決方法,而別人隨意的一句話,就能夠讓我們豁然開朗。

所以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讓自己退出這件事,用第三人的角度去審視問題,或許就會清晰很多了。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3、鄧寧-克魯格效應

提到這個效應,就不得不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在1995年的一天,一位光頭大漢搶劫了匹茲堡的兩家銀行,他沒有戴面具也沒有任何偽裝,就這樣堂而皇之得搶劫了銀行。

甚至還對着攝像頭微笑。

當他被警察逮捕時,他自己都有些驚訝,為什麼警察會這麼快地找到他。

因為他認為只要把檸檬汁塗在臉上,自己就會隱形,因為當時的隱形墨水,就是用檸檬汁製作的。

所以他認為這樣,自己也能夠隱形。

但顯然並不是,他弄錯了檸檬汁的用法,還偏執地認為自己能夠隱身。

這件事反映到現實生活中,往往更有意思。

當一個人在酒桌上夸夸其談,高談闊論時,往往認為自己說的話是正確的,而別人的觀點全部都是錯的,甚至有些傻。

由於他本身知識的匱乏,讓他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還固執地覺得,是別人不懂而已。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4、人與狗

根據一項研究表明,那些性格易怒,且攻擊性很強的人,往往飼養的狗也具有同樣的特徵。

因為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更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這種特點會延伸到日常的所有事物上,包括寵物。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

就比如那些與社會隔離,或者是居住在犯罪率比較高的地方的人,除了要長期承受壓力之外,他們本身也會變得更有攻擊性,哪怕他是一個好人。

所以在選擇寵物時,可能也會更傾向於選擇更具有攻擊性的寵物。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5、白日夢是一件好事

有多少人會做白日夢,每天都會因為一些事而走神,幻想着自己可以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如果你有這樣的習慣,是否會覺得自己有些頹廢和不夠專註呢?

其實大可不必。

因為研究表明,做白日夢可能是一種智慧與創造力強的表現。

那些高智商的人群,往往具有高水平的思維發散能力,在智商測試中的得分也會更高,大腦也會更有活力。

這些人的大腦在執行某些簡單的任務時往往會「一腦兩用」,一邊做着簡單的事情,一邊幻想着其他事情。

這讓我們的大腦會時刻處於一種興奮當中,更有助於提高我們的思考能力。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6、痛苦地拒絕

失戀是一種什麼感受?表白被拒絕為什麼會心痛?

當我們看到這些問題時,下意識覺得,痛其實只是一種感受,我們被拒絕或者失戀,並不會真的心痛。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當我們被拒絕時,大腦中的某個部位就會被激活,然後身體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心痛或者出現嘔吐,都是這樣反饋帶來的結果。

千萬不要覺得,被拒絕時的痛只是一種感受,它其實也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遠比想像中帶來的傷害更大。

7、外語讓我們理性思考

講外語還是說母語,其實是能夠影響到我們的決策的。

因為講外語時,我們就必須在潛意識中壓抑說母語的衝動,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性地思考問題。

而講母語時,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因為所有的反應都是一種潛意識裡形成的條件反射。

換句話說,講外語時,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冷靜且理智地思考,這樣才能夠組織語言;

而說母語時,我們可能更多的是衝動型決定,完全憑藉個人喜好去做出決定。

這種決策偏差,在很多事情上,完全意味着不同的人生選擇。

因此,個人在說外語時會做出更理性的決定。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8、基本歸因錯誤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基本歸因錯誤。

鄒忌齊國的相國,有一天,他想知道自己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的容貌更出眾,便問自己的夫人、小妾和朋友「吾與城北徐公孰美」,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回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鄒忌聽了心滿意足,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徐公本人,感覺自己比不上徐公,照鏡子以後,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比,差太遠了。

鄒忌發現自己的認知和大家口中的並不一致,因為他完全忽略了夫妻,小妾和朋友與他的關係。

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這樣的感悟。

因此,當我們去評價一件事或者一個人時,我們要注意避免出現基本的歸因錯誤,尤其是在家庭當中。

妻子的嘮叨不是因為不愛你了,而是因為她工作遇到了麻煩;孩子不愛說話,不是因為他性格內向,而是因為環境讓他找不到開口的機會。

也許妻子已經給你準備了開口的飯菜,也許孩子和小夥伴們玩耍時,樂觀開朗。

我們總是高估傾向性因素,而低估了情景性因素。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9、第三人效應

我們是不是喜歡聽到別人誇獎自己?

我們是不是也同樣好奇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

這兩者本身其實是矛盾的,因為當你開口詢問別人時,別人很難真實的表達想法,大多數時候都是誇讚居多。

畢竟別人也不想得罪你。

但是如果你並不在場,別人的誇獎是通過第三人轉達時,你就會覺得特別高興。

因為你覺得,這就是別人對自己的真實評價。

在《傳播中第三人效應的作用》中提到過第三人效應。其實在我個人的理解看來,用一個很實際的例子就可以說明:

比如我們看中了一個水杯,但是我們不確定它的質量是否可靠,儘管媒體和網頁上描述得非常全面,但我們依然存在顧慮。

這時候如果出現一個第三方,聲稱這款杯子非常不錯,那麼我們大概率就會選擇相信,而且深信不疑。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10、短期愉悅感

我們可以忘乎所以地連續刷上幾個小時的短視頻,也不會感覺到無趣。

這種短視頻的機制就是會讓我們產生短期愉悅感。

當然這一切都歸結為尋求多巴胺的獎勵循環。

多巴胺被稱為愉悅化學物質,因為它使您尋求享受和愉悅的活動,例如飲食、性、藥物等。但是多巴胺也會讓你變得好奇和尋求信息!

所以我們在刷網頁或者短視頻時,會被裏面五花八門的內容所吸引。從而完全忽略了時間。

令人不安的是,您永遠不會對可用的信息量感到滿意!所以你可能會一直刷一直刷,直到有事情打斷你。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11、幫助別人讓我長壽

我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自己在地鐵上給別人讓了座,內心會高興一整天;

自己幫助一位老人過了馬路,心情也會變得更加輕鬆愉快;

我們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感和內心愉悅感。

而且定期志願服務還可以幫助我們管理壓力和避免疾病,同時還可以增加自己在生活中的成就感。

心理學家發現,那些經常做志願者的人,往往比那些不參加此類活動的人活得更長。

講講 11 個有趣的心理效應,看完之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 - 天天要聞

結語:

這11個心理效應,讓我們看到了發生在身邊的很多有趣的現象,也明白了其中的很多道理。

或許這些小實驗並不適合所有人,但是對於我們自己而言,可以作為一種參考和學習。

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方式讓我們自己主動去成長。

這些或許不足以改變我們的生活,但至少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