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諮詢師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在精神病院,有一位女病人,因為家裡見鬼被建議住院,醫生診斷是出現了幻覺。
她呆在家裡的時候,總感覺有人在後面用手指戳自己,嚇得不敢回頭。
即便是白天,她也鎖着自己房間的門,總是擔心有人要闖進來。
奇怪的是,當她住院之後,不再有鬼怪纏身,它彷彿一夜之間消失了!
這裏面到底有什麼玄機?
01
你害怕不是鬼
而是你內心的秘密
其實,怕鬼只是表象,真正的恐懼藏着她的潛意識裡。
心理學認為,我們日常「有意識」的念頭占 5%,只是冰山一角,其餘 95% 都是隱藏在水下的潛意識。人性的秘密,大多都藏在潛意識裡。
那麼,這個女病人潛意識到底怕什麼?
原來她童年有過被家人拋棄的經歷,潛意識害怕孤單一個人,就臆想一個鬼出來陪伴自己。
當她被送去在精神病院的時候,得到他人陪伴就不會胡亂臆想,鬼就隨之消失了。
心理學認為,從童年開始,潛意識會慢慢地將生活經驗積累、固化成真實的內在心理特徵,「投射」到你自身和周圍的事物中,影響你的認知和行為。
這就是潛意識畫像。
它不常表現,但卻在無形中指引着你對自我和外界的判斷,操控你的人格、認知和行為,甚至命運。
有這樣一個來訪者:
他在職場上,害怕和領導溝通,不懂得拒絕他人,不敢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心裏有想法也不敢說出來,害怕別人對自己有看法。
就算遇到不懂的問題,因為害怕被責怪被質疑,都會隱瞞不說,最後捅出大簍子才後悔不已,所以,自己一直是最吃虧的一個......
當被問到他到底在害怕什麼時,他只回答了 3 個字:不知道。
經過諮詢師剖析才發現,這是他的潛意識在作祟:
小時候,父母嚴厲要求他,打他,罵他,他對家裡的父母,是害怕的。
這種潛意識的恐懼,很容易投射到其他人的身上。
即使老闆本身是個和藹可親的人,但在他的潛意識裡,會下意識地害怕、抗拒及逃避跟他的接觸。
其實,他被潛意識中的「畏行者」畫像控制了,覺得自己不配愛,不值得被賞識,恐懼被拒絕。
當諮詢師意識這個問題,他給出建議:記住,你害怕的是你腦海里的那個人,而不是你面前的那個人。
這句看似沒什麼所謂「技巧」的話,卻在三天後的某個瞬間發揮了作用。
在會議室里,當老闆問有沒有人有更好的想法時,這位來訪者的腦海里突然蹦出了諮詢師的話,明白自己害怕的並不是老闆。
那一刻,他鬼使神差地舉起了手。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表現得到了老闆的讚賞。
從此,他越發勇敢地去溝通,去嘗試,抓住了晉陞的機會。
看不到潛意識,會阻止我們成為更優秀的人。
但是,當你打開潛意識的大門,認識你被潛意識控制的內心弱點,並試圖去改善的時候,你才能走出心理怪圈,開啟人生的蛻變之路。
02
如何看見潛意識,改變命運?
榮格曾說:潛意識正在操縱你的人生,你卻稱之為命運。
- 生活上,你明明是想賺到很多錢,卻越忙越窮,因為潛意識裡習慣了自己是個「窮人」,不值得也不相信自己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 戀愛上,你不斷在親密關係里衝突、證明愛,然後失望。意識想獲得親密,潛意識卻在排斥親密;
- 工作上,你總覺得準備得還不夠好,不敢為自己爭取,屢屢錯過機會。計劃周全、一擊就中是意識,害怕不一樣,害怕出錯是你的潛意識。
你明明知道該怎麼做,可是結果卻走向相反方向,這樣的「事與願違」,就是意識與潛意識的撕裂。要改變自我,首先得看清自己的潛意識畫像是什麼。
除了上文提到的「畏行者」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畫像存在我們潛意識中:逐勝者,無我者,千面者.....
逐勝者:
表面意識 :目標感強、上進而積極
潛意識:我不能失敗,那會讓人失望。一旦失敗,往往容易陷入焦慮和抑鬱
無我者:
表面意識 :人緣好,享受人際關係
潛意識:害怕孤獨,不敢一個人。如果被拋棄,非常容易崩潰
千面者:
表面意識 :親和、情緒穩定
潛意識:敏感、討好,迎合他人,低自尊,極度沒有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