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網絡
缺愛,是一個很廣泛的詞。
每一個缺愛的人,內心深處都無比渴望被愛,但是骨子裡深深的自卑,卻讓他們感到無能為力,如同處在深淵裏的人,渴望浩瀚藍天,卻始終無法觸碰。
劉瀟就是一位內心極度缺愛的女孩,她剖析自己的生活狀態時說:「每次看到那些自信張揚的女孩都很羨慕,可是自己無力改變,然後繼續自卑,進入惡性循環。」
這種自我懷疑的狀態,也讓她難以交到真心朋友。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分析,缺愛的人內心尤為敏感,生活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非常在意,並且他們在追求被人愛的過程中,往往容易走極端。
例如:在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他們會過度在意朋友的感受,從而忽略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一味的卑微討好別人,以求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喜愛。
在和戀人相處期間,他們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不相信真的有人會愛自己,但又非常渴望愛情,於是便會反覆試探伴侶,來驗證自己內心深處的答案。
每一個缺愛的人,本質上都是不夠愛自己。一個人倘若連自己都不會愛,也就難以得到他人的愛。
人際交往大師卡耐基說過:「愛不是誰要去討好誰,而是有一個人喜歡真實的你,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好了。」
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缺愛的人的確很難擁有真正的朋友,但只要正視自己的內心並且努力改變,同樣也能擁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通常來說,內心缺愛的人往往會有這三種特徵,學會勇敢地正視並且調整自己,會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愛。
01:內心敏感,容易自我否定,玻璃心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身邊有一個玻璃心的朋友,是怎樣的體驗?」
有網友回答道:「玻璃心的人很危險,她自己碎的同時還不忘給周邊人崩玻璃渣子,所以奉勸大家珍愛生命,遠離玻璃心。」
還有網友說:「玻璃心的人其實是心思很細膩的。如果你真的想當他的朋友,時間久了,也就可以理解了。」
萬事都有兩面性,玻璃心的人對周圍人的情緒變動會更加敏銳,如果能把握人際交往的分寸,便容易受到他人的歡迎;
在人際交往中,誰都願意和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人相處,所以都會傾向於和樂觀積極的人交往。
在人際交往中,誰都願意和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人相處,所以都會傾向於和樂觀積極的人交往。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過於敏感,總是向外界傳遞負面情緒,哪怕有人想和你交朋友,也容易被勸退。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生活的真實經歷:
劉慧是班級中異類的存在,她長着一口齙牙,平時說話也是唯唯諾諾,從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
從前有同學想和她交朋友,只是簡單地問了一句「你怎麼總是說話這麼小聲」,她就捂着嘴怪罪別人諷刺自己的齙牙。
久而久之,班上也沒人願意和她交流,既擔心自己平白無故受到指責,也害怕她無緣無故地哭出來,讓別人誤會自己把她欺負了。
一個人的內心如果過於敏感,往往容易誤會他人的善意,從而阻斷彼此的交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本質上是對自己的否定,也是對外界的不信任。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否定自己的人,可以正是自己最真實的狀態,用筆羅列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先學會愛自己,再慢慢彌補不足的地方。
02:委曲求全,渴望獲得愛,討好型人格
你有沒有在生活中遇到過老好人?這類人幾乎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要求,哪怕自己內心抗拒,一會委屈自己答應別人。
從心理學上來講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他們會掩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求,來滿足他人的要求。缺愛的人,內心往往越渴望得到愛,越容易卑微地乞求愛,哪怕委屈討好他人也心甘情願。
林欣的父母在她小時候離異,兩人都會用錢來彌補對她的愛,殊不知卻將女兒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林夕從小便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因為求而不得,便將友情和愛情當做獲取愛的良藥。
她對朋友幾乎是有求必應,小到特意下樓幫忙朋友拿快遞,大到多次借錢給朋友,從來沒有任何怨言。
她不懂得判斷友情的好壞,只要是願意和她相處的人,她便滿腔熱血為對方付出。
原本她生活條件很好,卻為了借錢給朋友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水平。
有一次,她把自己的錢都借給了朋友,兩人約好了還錢的時間,可等到她要交房租的那天,朋友卻早已把她拉黑。
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是平等,一味的卑微討好不僅得不到愛,反而容易讓自己遍體鱗傷。
人在童年期缺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日後的行為,內心缺愛的人多數都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愛。
我們如果想要改變這一現狀,關鍵在於正視自己的過去,唯有接納從前的自己,才可能真正的改變。
如同《一生的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只有一個人願意探索自己的過去時,還有機會從過去的模式中拿回對愛的掌握權。
03:心態容易崩,自我價值感低,情緒化
人生難免歷經風雨,內心缺愛的人在風雨來臨的時候心態很容易崩潰。
林靜在職場中就特別容易崩潰,老闆提出她工作上出了差錯,她就容易傷心落淚,隨後便開始自我懷疑:
「我真的有能力可以做好嗎?」
「我這麼差勁,工作肯定會失敗。」
「反正我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還是辭職算了吧。」
人越是害怕,越是容易犯錯。一個內心缺愛的人倘若犯了錯,第一時間往往會埋怨自己,從而認定了自己不行。
唯有學會信任自己,才會迎來更好的人生。
希望每一個心裏缺愛的人,都能夠先愛自己,擁有創造愛的能力,也就開啟了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