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連續漸進的動態過程,青春期是孩子向成人過渡的一個重要的年齡階段,只是這個時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比較大,家長要讓孩子了解青春期的過程,幫助孩子平穩渡過青春期,而不是強調青春期的孩子的逆反心理,好像孩子不叛逆都沒有經過青春期一樣,這是一種誤導,是一種矯情,對孩子和家長產生了負面的心理暗示。
青春期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生理現象,不是病,也不應該出現病態心理。
如果出現不正常的心理現象,說明家長、學校、社會對孩子的青春期前的教育工作沒做好。
一.對於家長來說,不要對青春期如臨大敵。
「逆反」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權威的挑戰,這是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
以平常心看待青春期「逆反」心理,要求獨立,想擺脫家長不合理的束縛,這是成長,說明孩子對社會、家庭、個人、學校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認知和表達。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到了青春期,不能單純要求孩子「聽話」,只要不「聽話」,就是「叛逆」,就是「逆反心理」。這樣會加重孩子和父母的對立情緒。
青春期之前 ,孩子普遍對父母有一定的依賴和崇拜心理。但進入青春期後,這種心理發生轉變,孩子變得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大大下降,父母應做好這種思想準備,明白孩子這種心理轉變背後的積極意義。
青春期,孩子要長大成人了,家長應該感到欣喜和祝福。
二.對於孩子來說,「青春期」不是「叛逆」的理由。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產生,一方面是由於生理的變化而引起心理上的變化,另一方面是由於父母的管教方式所引起的。青春期也是「過渡期」,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為了表現自己「長大了」,就對任何事物傾向於持批判態度(逆反心理)。如果你自己處在青春逆反期,在發作時要冷靜,想想別人的話是否有理,這樣可以減少發脾氣,幫助自己成長。
1.不要和父母正面衝突,慢慢獨立做好一些事情,特別是父母認可的事情,讓父母感覺到你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2.告訴你的父母,你長大了,最終有一天要離開他們,自己獨立生活,需要的是獨立能力,他們不可能為你操心一輩子。
3.調整心態,父母這樣做,也是對孩子的愛。無論如何,你要先表達,接受父母對你的愛。這樣就可以避免對抗出現。
過分的「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負產品,不必過分渲染、誇大。生命歷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變化,保持陽光的心理狀態,對人的一生都有益。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