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山東艦列陣台島以東,殲-15D強勢升空,接管台海制電磁權

在已經結束的此番對台聯合演訓中,外界發現位於台島以東海域的航母「山東艦」不同尋常,除殲-15與殲-15T這兩型艦載戰鬥機外,還出現了殲-15D艦載電子戰飛機進行起降作業的身影。這標誌着殲-15D電子戰攻擊機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

殲-15D是我國研製的艦載專業電子戰機,在戰術定位、任務用途等方面與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中的EA-18G「咆哮者」相同,屬於一把插向敵人的尖刀,在海空突擊作戰過程中身肩重任。隨着殲-15D的列裝參訓,解放軍在統一之戰中會把制電磁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在台海之戰中,解放軍必須要完全奪取海空綜合制權,其中航母編隊在奪取制海權過程中意義重大,例如「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編隊會通過高頻率起降艦載機進行空中戰鬥巡邏。艦載機部隊的殲-15、殲-15T等艦載機留空時間長、載彈量大、多任務能力強、可隨時對出現的海上、空中目標實施打擊。

編隊中的驅護艦則會利用防空、反艦、反潛武器系統,構建起海上的多層防禦和打擊體系,以此保障航母安全和編隊對周邊海域的控制權。

奪取制空權的意義是為後續登陸作戰掃清諸多障礙,以確保我方登陸部隊不受敵空中威脅,為運輸機、直升機等空中運輸力量提供安全的飛行通道;奪取制海權則保障了我方艦艇能夠安全地輸送登陸兵力,裝備上岸。防止敵方艦艇的干擾破壞,保障兩棲登陸和地面作戰順利開展,這就是「山東」艦編隊列陣台島以東所發揮出的真正價值。

央視新聞報道的正在「山東」艦上起飛的殲-15D艦載電子戰飛機,注意座艙里的新一代衍射平顯,機頭右側沒有IRST光電頭。

殲-15D電子戰機的主要作戰任務相當繁重,要進行以下作戰任務:一是與殲-15、殲-15T等協同出擊,實施隨隊支援干擾任務,掩護艦載機對敵實施突擊。二是是對台軍防空雷達和導彈陣地進行壓制和摧毀,也就是典型的對敵防空壓制/對敵防空摧毀(SEAD/DEAD)作戰。

三是對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進行電子戰支援。四是對台軍通信設施的多目標監聽、干擾、欺騙等信息作戰任務。五是對時敏/高價值目標進行識別、定位,然後引導聯合火力對其實施打擊。

殲-15D電子戰機具備的多項作戰能力,首先是擁有「全頻譜」電子對抗能力,通過機載戰術接收機與電子干擾吊艙來完成。干擾頻段可涵蓋整個雷達工作頻率,實現對台軍預警和引導雷達的全面壓制。再者是實施干擾壓制時仍能對台軍的電子通信等進行監聽,實現全頻段干擾和電子監聽的完美融合。另外殲-15D還具備INCANS通信能力,即在對外實施電磁干擾的同時,還可保證己方甚高頻語音通信的暢通。

殲-15D電子戰機具備「精確打擊」式電磁攻擊能力,關鍵裝備在於長基線干涉測量儀,該設備能對輻射源進行精確的頻率跟蹤和定位,並引導電子干擾吊艙以實現「跟蹤-瞄準」式干擾。通過對干擾對象跳頻圖譜的自動追蹤,可精準干擾其發射頻率。由此改變了常規電磁頻譜作戰的「地毯式轟炸」,實現了對電磁頻譜「精確打擊」作戰。

殲-15D在打擊毀傷方面採用兩手抓措施,具備「硬殺傷」能力。殲-15D不僅能在防區內對戰場上的空中和地面的預警及引導雷達進行全面的電磁壓制「軟」打擊,還可以利用自身攜帶的空地、空空武器實施「硬毀傷」打擊。如依靠鷹擊-91反輻射導彈對地面防空雷達進行打擊,或是利用防區外精確制導武器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殲-15D的空戰能力也很強,攜帶「霹靂」-15空空導彈對遠程空中目標發起打擊。

殲-15D電子戰機在對台聯合演訓中,使命任務除集中在隨隊支援干擾這一塊外,剩餘精力則旨在電磁頻譜領域內構建起一道屏障,進而切斷美日兩國對台軍的情報支援。目前台軍獲取相關情報的渠道除了自身的電子監聽和人力情報以外,還得要仰仗美日兩國對其提供的情報支援。

例如在此次演訓中,台媒《自由時報》發表了「台日聯手監控山東號航艦」的報道,說明台軍在獲悉「山東」艦位置後,立刻將這一消息傳遞給日本海自。同時美日的海空力量也會通過相同操作對台軍發起預警和情報支持。在此背景下,殲-15D的強大電磁干擾能力就凸顯出來,可干擾或阻斷台軍與美日兩國的情報協同作業。

殲-15D服役以後,解放軍海軍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專用電子戰艦載戰鬥機的國家。相比制海權與制空權,制電磁權看起來不是很直觀,但重要程度一點也不輸前兩者。殲-15D電子戰機翱翔在台海上空以後,解放軍就能在電磁頻譜作戰領域內佔據先手,至於台軍,還是束手就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