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財經觀察出品
編輯丨鐸子
2020年9月,蘋果以環保之名正式取消隨機附送充電器。這一措施,引髮網友熱議:「想要多賺一份賣配件的錢。」
就在蘋果做出以上措施前一個月,北大才子陽萌早早帶領安克創新登陸深交所,並依託「比蘋果原裝便宜,但比雜牌更像蘋果原裝」越走越遠。
瘋搶蘋果訂單
疫情三年,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動蕩不安,給消費電子行業及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大量企業業績大幅度跳水。
在北大才子陽萌的帶領下,安克創新卻仍高速成長。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93.53億元,同比增長40.54%;歸母凈利潤8.56億元,同比增長18.70%。
之後,安克創新繼續展現穩增長。2021年至2022年,分別實現營收125.74億元、142.51億元,同比增長34.45%、13.33%,穿越了疫情經濟停擺的周期。
進入2023年,隨着消費逐步回暖,安克創新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17.86億元,同比增長23.59%。
然而疫情三年,人人都在為業績發愁,安克創新憑什麼能夠一直保持穩增長?
時間拉回到2020年,蘋果停止附送充電器,安克創新充分受益於這場紅利。
當年,安克創新旗下Anker品牌20W充電器在美國亞馬遜單品銷量僅次於蘋果官方,排名第2。
同時有報道稱:「美國市場每10個人中就有4個人知道這個品牌」。根據2022年財報顯示,北美市場佔據公司整體營收達到50.90%。
充電類產品則一直是安克創新的銷售收入主要來源。2022年,公司充電類產品實現收入68.76億元,同比增長23.84%,佔總營收48.25%。
在充電類產品市場取得成功後,安克創新同時開發了智能家居、智能投影等多個智能硬件品牌,並在海外市場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除充電類主品牌Anker外,目前安克創新已成功打造無線音頻領域Soundcore、智能家居領域Eufy與智能影音領域Nebula等自主品牌。
其中智能創新類產品作為增量業務,2022年營收達43.91億元,占營收比30.82%;無線音頻業務營收規模則為28.22億元,佔比約19.80%。
當北大才子下海創業,從事的還是消費電子周邊產品的跨境電商生意,「華強北們」也迎來了被搶飯碗的局面。
截至2022年底,華強北轄區商事主體超10萬戶,批零業規上企業營收約1340億元,對比安克創新去年營收142.51億元,也就是說,安克創新一家就超過了華強北十分之一的收入。
創業初期,陽萌還曾極度依賴華強北。在做大企業後,他走的風格也明顯和華強北們不一樣了。
靠副業實現月入百萬
1988年,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專業電子配套市場,深圳賽格電子市場誕生於被譽為深圳「鑽石寶地」的交通主幹道深南中路與華強北路交匯處。
憑藉場內代理國內100多個電子名牌電子產品,成交額佔全國電子產品成交總額的1/3 ,人們形象地說:「深圳打噴嚏,全國就感冒」。
在「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熱火朝天時,1982年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普通工薪家庭的陽萌,當年卻還是個年僅6歲的孩童。
直到上中學時,父母花費數月工資購買了一台電腦,陽萌才接觸到電腦這一電子產品。不過,這並不影響他日後成為從華強北走出來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他曾以全省前40名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並且不是一個書獃子,在所就讀的雅禮中學展現出不凡的領導能力,參加了學生社團。
北大之後,他又進入了美國計算機名校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攻讀研究生,並於2006年進入谷歌公司,成為一名搜索引擎高級工程師。
就職於世界五百強企業,坐擁百萬年薪,這是無數普通人想要攀登的巔峰,可對陽萌來說,才僅僅開始。
在就職谷歌時,他就搞起了副業,寫了個小網站,自動抓取線上的商品並導入亞馬遜分銷,再通過自己最擅長的SEO算法把流量沖高。
網站運轉起來後,進貨、賣貨、售後等一系列流程都由原商家負責,結果陽萌幾乎什麼都不用干,就通過副業實現了月入百萬,遠高於谷歌的薪水。
當主業不及副業收入高,2011年陽萌決定從谷歌離職,回到老家長沙,創辦了安克創新的前身海翼股份。
此時,公司還只是個貿易型企業,主要業務是通過定製華強北精品國貨,貼上自己品牌標籤,轉而通過亞馬遜等平台售賣到美國市場,從而賺取中間商差價。
這種倒賣行為在電商紅利期,可以賺到快錢,完成最初的資本積累,但絕非一條長久之路,陽萌對此也看得很明白。
他深知,若想將企業做大做強,在業內站穩腳跟,就必須不能一直靠貼牌,而要從貿易型企業轉型為產品型企業,在研發上下深功夫。
日後,這成了他與華強北一眾廠商產品形成顯著差距化的開端。
調轉歌頭搞創新
2012年12月,華強北商業街召開新聞發佈會,首度公開回應「年底華強北空鋪潮加劇」現象,對外透露華強北空置率處於歷史最高位。
曾經一鋪難求、租金驚人的華強北,此刻經歷着蕭條的寒冬,賣場人流量稀少,不少鋪位都打出了轉租標籤。
在2013年秋季第112屆廣交會上,原先充斥各個展台的山寨iPhone、山寨三星們也幾乎不見了。
靠一味模仿沒有出路,正是在此刻,陽萌調轉歌頭,率先進行了一次重大轉型升級。
2012年,他帶着六七個人組成研發團隊,在深圳坂田成立了第一個研發中心。同年,他推出了第一個「爆品」——兼容蘋果和安卓雙系統的萬能充。
據了解,在當時,蘋果和安卓採用完全不同的充電規範,充電器和數據線不兼容,導致不能充電或充電慢。
安克創新則通過一款小芯片的創新,實現了多款電子設備兼容充電,並且通過MFi認證,成為蘋果官方唯一合作的中國充電品牌,Anker品牌因此一炮走紅。
在銷售渠道只有亞馬遜情況下,當年安克創新實現銷售額1900萬元,在美國亞馬遜上充電寶品類銷量排行榜斬獲第一。
憑藉研發創新受益頗深,後來陽萌繼續以此作為著力點。
針對數據線易破損問題,他採用了防彈衣中的凱夫拉縴維材料,首次將原本應用于軍工領域的氮化鎵應用到了消費充電領域。
2014年,一則廣告橫空出世,一輛汽車拉動着另外一輛汽車,其中的連接線居然是數據充電線,硬核科技讓其成為了聲名顯赫的「網紅拉車線」。
同年,陽萌發現女性包包較小,市面上的充電寶體型較大,為此他又通過參考國內口紅外觀小型充電寶,研發出了一款針對女性的小眾產品,在亞馬遜上很快達到百萬件銷售量,且暢銷三年之久。
至今,安克創新研發力度仍在持續增長。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為10.80億元,同比增長38.80%。同期,研發人員為1820名,佔總人數的50.35%。
定期召開「自殺式研討會」
然而,如果說陽萌的秘訣,是技術,倒不如說是快。
畢竟面對華強北的攻陷,爆品很快便會被模仿出來,哪怕是蘋果CEO庫克,也不敢在華強北面前強調自己的技術優勢。
那麼,陽萌是如何在行業率先快速推出差異化新品,與同行拉開差距的?
陽萌的很多創新,其實起源於他專門開發了一套系統,通過抓取和分析用戶評價,以此來判斷用戶對於產品的需求,並率先在行內推出差異化新品。
他通過用戶評價系統了解產品真實情況,針對用戶提出的各種產品問題,積極進行改進,如前面提到的,充電器、充電線、充電寶均由此發掘。
除抓取線上反饋外,他還會通過小組調研和專家訪談等方式覺察用戶痛點信息,通過深度訪談用戶產品使用感受,將消費者信息納入研發要求,最終推出新品。
也正是憑藉這些有針對性的創新,精準解決用戶核心痛點,使其公司產品銷售規模領先同類競爭者。
曾經有人問陽萌:「你們一個做充電寶的公司,為什麼要招算法工程師?」他的回答是:「我們不是充電寶公司,而是一個做先進電子消費品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來,注重研發創新的陽萌,在充電類產品市場取得一些進步後,同時在以創新手段拓寬產品矩陣,以此打開公司更大的成長藍海。
2015年,陽萌開啟多品牌布局,孵化出Nebula(投影儀等影音娛樂)、Eufy(家居等智能創新)和Soundcore(無線音頻)三大子品牌。
他的目標是,要做消費電子行業的寶潔,即在一個品類里推出一個品牌,每一個品類卡住一個位置,並把每個品牌從「亞馬遜渠道品牌」升級為「多渠道品牌」,最後再迭代為「領導品牌」。
此時,他更大的精力,也放在了智能創新類產品上。陽萌曾提及,充電業務可能有不到1/3的人,剩下2/3以上都在創新品類上。
今年上半年,安克創新智能創新類實現營收19.46億元,同比增長16.66%,佔總營收的27.54%。其中,涵蓋了智能清潔、智能安防、智能投影等產品,成為了安克創新強有力的第二增長曲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愈發壯大之後,陽萌不得不面對企業成長增速下滑。2020年,公司營收增速高達40.54%,到今年前三季度已下降至23.59%。
究其根源,安克創新的充電類產品銷量,與智能手機出貨量密切相關,而智能手機行業增長正在見頂,進入存量市場。
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發佈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約12億台,同比下跌11.3%;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約2.86億台,同比下跌13.2%。
安克創新的營收增速明顯放緩,這也成為影響市值的關鍵因素。截至12月5日,公司股價為85.54元/股,與巔峰期202.2元/股相差甚遠。
走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陽萌曾透露,團隊內部會定期召開「自殺式研討會」,討論什麼新產品最可能把現有的產品形態殺死,以及該如何布局這些新的產品形態。
陽萌認為,消費電子行業是個「短命」的行業,底層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更替,會讓產品形態不斷出現和消失。所以,安克需要多品類布局,增加品牌競爭力。
身為創業人,他時刻提醒自己,腳下的堅實大地隨時可能像亞特蘭蒂斯一樣塌陷成汪洋大海,只有不斷拓展新疆界、在現有疆界內自我革命,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文章來源:花朵財經觀察)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