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剛授銜1年的宋任窮上將,申請調離軍隊,到部委任職。
相比很多軍隊將領來說,他似乎對「軍隊」感情不是很深,導致他離開軍隊有內因,加上外因的契機。
宋任窮是新中國開國將領中的老資格,曾經在1955年大將初選時,是大將人選之一。根據他的資歷、職務、能力是符合要求的。那時候的大將初選有多個方案,他在15人、22人版本中。除他之外,還有張宗遜、蕭克、王震等人。
戰爭年代宋任窮雖然身穿軍裝,可他在抗戰時就負責地方建設工作了,解放戰爭時干組織工作、地方工作等。
1954年,如果不是羅榮桓調他來擔任總幹部部副部長,或許真與軍銜無緣。從1952年,他從雲南省委書記調任西南局第一副書記了,完全地方化。
自1954年兼任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他的精力主要部隊。
1956年,總幹部部召開全局任免組織工作會議,對在職幹部缺額很大的情況提出大膽提拔的方針,在執行過程中暴露出缺點,因強調大膽提拔,導致幹部提拔不當,提拔超編等現象。對此,宋任窮擔負起了責任,作出了檢討。
這件事的發生,或許是導致他想離開軍隊的內因。
幾個月後,周總理找他,希望他從軍隊調個中央委員到地質戰線工作。
當時,八大還有幾個月才召開,而在七大擔任中央委員到軍隊幹部,職務都不低,都是後路的元帥、大將級別,顯然是不合適。
從候補委員中選出來,而軍隊候補委員有:黃克誠、譚政、粟裕、王震、宋任窮、烏蘭夫、萬毅、呂正操、羅瑞卿、張宗遜、陳賡、蕭勁光,調誰都不容易,他們有大將,有上將,萬毅雖然是中將,黨內資歷淺一些。
思索再三,覺得自己穿不慣新軍裝,乾脆離開部隊。宋任窮找到總理說:把自己調出來吧!領導說:你走了總幹部部怎麼辦!他說:總幹部有人,經過中央領導的研究決定,把他調離軍隊,但也沒有讓他去地質戰線工作,而是到新組建的三機部任部長。
該部是負責原子彈的,任務重大,需要一個有資歷,有組織協調能力的老將擔任,宋任窮擅長組織工作,非常合適。這樣一個契機,讓他離開軍隊,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