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1:上高會戰
第34師團從27日開始的潰逃如一場噩夢,第33師團說他們遭受的苦難無法用語言形容
1941年3月-4月,中日雙方在南昌附近的上高地區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會戰。國人將之稱為上高會戰,而這一戰也是抗戰以來我正面戰場上少有的勝仗,被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
01 大賀茂的機會
1941年,南昌的日軍處於焦躁之中,此時佔領南昌日軍只有33師團、34師團(均為乙種師團),而贛東、贛西和贛北均有中國軍隊,尤其是有第9戰區薛岳、羅卓英所部這樣的強勁對手。南昌日軍總是感覺如芒在背,非常不安。
此時為了對付華北戰場的八路軍,日軍大本營決定把33師團調往華北,從上海調來剛編成不久的獨立混成第20旅團補充南昌兵力。而33師團調走是在當年4月,而2月份第20旅團已經到達南昌——這意味着4月之前南昌的日軍不減反增。
對於34師團師團長大賀茂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趁33師團還在,加上20旅團,一起幹掉威脅最大的19集團軍,不然33師團一走,自己獨守南昌的日子會很難熬。
大賀茂極力勸說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發動「錦江作戰」(日軍稱上高會戰為錦江作戰):33師團、20旅團、34師團兵分三路合擊19集團軍,將19集團軍壓迫在上高地區加以圍殲。儘管園部和一郎對大賀茂的方案興趣不大,但是日軍有調出部隊走之前必須出擊一次的慣例,基於此也就批准了大賀茂的方案。
大賀茂雄心勃勃地要立一個大功,在他的策划下,南昌日軍傾巢而出。
然而,大賀茂怎麼也不會想到接下來的日子將會是他軍人生涯里最狼狽的一次失敗。
02 打了7天,大賀茂才發現自己被圍
大賀茂為了備戰徵用了大量當地民夫,而這自然引起了第9戰區的注意和戒備。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薛岳採取的依舊是誘敵深入的戰法。
1941年3月15日凌晨,日軍33師團從安義兵分兩路攻擊奉新。在日軍重炮和飛機的掩護下,33師團很快突破70軍預備9師的防線,佔領奉新。
同一天,第20旅團試圖偷渡錦江。但頭兩次均被我軍擊退,直至在飛機的助戰之下,才渡江成功。王耀武的74軍派出51師一個團去增援,在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之下,20旅團被遲滯在紅石嶺一帶難以推進。
大賀茂的34師團氣焰很囂張,該師團2萬多人沿着湘贛公路向西突擊。他們不僅想吃掉74軍,還想把北路被33師團壓迫下來的70軍一起吃掉。
但是34師團這趟進攻從一開始就不順利。
34師團還沒到高安,就遭遇了107師的猛烈阻擊。主陣地上320團的將士們不懼日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堅守陣地。該團接到撤退命令時,傷亡已經超過50%。儘管最終沒有擋住34師團,但107師的士兵們用苦戰遲滯了敵人推進的速度,為友軍的展開和部署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3月18日,羅卓英下令高安附近的守軍撤退。34師團藉此機會快速前插到龍團圩。在這裡他們將會和他們要找的74軍展開一番苦戰。
74軍,是當時中央軍的精銳部隊之一。74軍是1937年9月1日在淞滬戰場組建,由第51師、第57師和58師組成,全軍共3.2萬人。上高會戰之前,常凱申將第1、2、5、74軍改為「攻擊軍」。攻擊軍在武器裝備上比普通軍一級部隊提升不少,而74軍在整個抗戰中戰績最為顯著,被譽為「抗日鐵軍」。(上高會戰之後,74軍全面更換蘇式裝備,成為蘇械師)
而在這場戰役之中,圍殲34師團的關鍵就在於74軍放在正面的兩個師能不能頂住34師團的猛攻;如能夠拖住34師團,則給大部隊圍殲部署爭取時間;一旦守不住,34師團攻佔上高或是跳出包圍圈,那麼之前我們所做的努力都將成為泡影。
3月18日晚,74軍搜索隊和日軍前哨部隊遭遇,激戰由此開始。
激戰至20日,34師團始終無法突破74軍當面陣地。着急的大賀茂,把指揮部架推到前線,集中大量火炮,並在飛機的支援之下強渡泗水,隨後向74軍57師、58師猛攻,雙方混戰在一起。儘管日軍有空中優勢,但始終無法突破74軍將士用血肉築起的鋼鐵長城。
打着打着,大賀茂突然發現33師團和第20旅團還沒到。
這另外兩路日軍在哪呢?
第20旅團一開始就不順,被74軍51師死死堵住,儘管招來飛機助戰,但寸步難行。持續的激戰中,20旅團傷亡千人,更是不知道何時可以突破51師的封鎖和34師團會合。而20旅團的遲滯不前,使得34師團的南側出現了一個口子。
33師團就更奇怪了,他們居然不打了,掉頭回南昌了。33師團師團長櫻井省三認為自己的任務是驅趕第70軍,至於把70軍趕到哪裡,那他就不管了。加上33師團馬上要調派去華北,於是櫻井省三就象徵性地派出部分兵馬去追趕70軍,自己帶着主力返回南昌。
這樣一來,原本3路並進的日軍,就變成了34師團孤軍冒進。
3月22日,大賀茂終於意識到一個事實:自己原本準備圍殲74軍、70軍,反而成為了中國軍隊的圍殲對象。34師團周圍有明確番號的中國軍隊就有9個師之多,後路被斷,彈藥運不上來,傷員下不去,34師團很可能在上高全軍覆沒。
心急如焚的大賀茂趕忙向園部和一郎求救,園部和一郎立即命令33師團返回救援。
03 圍殲成了追殲
日軍33師團救援方向是70軍預備第9師的陣地。
34師團拚死突圍,33師團又突然出現預備第9師後方,預備第9師兩面受敵,旁邊的19師也同樣遭受猛攻。預備第9師師長張傳言認為形勢對70軍不利,於是以副軍長的身份下令預備第9師、19師撤退。
70軍的撤退給這場戰鬥蒙上了一層陰影。33師團的第215聯隊就此沖入包圍圈和34師團會合,但是圍殲34師團仍大有希望。
此時74軍在正面阻擊陣地已全面出擊,進展順利,增援部隊也都抵達戰場,我軍還有機會對日軍實施二次包圍。
3月26日,各部依照羅卓英的命令再次將34師團包圍。大賀茂發現第二次包圍圈比第一次更為嚴密,34師團被包圍在南北半徑不足5公里之地。
為了求生的34師團發動了兇狠的攻擊,甚至用上了毒氣彈。儘管有很多官兵中毒倒下,但74軍在王耀武的嚴令之下攻勢沒有減弱半分。74軍甚至一度推進到大賀茂指揮部兩公里的地方。
眼看就要畢全功於一役,結果這時107師突然撤退了。
在戰鬥最後時刻,107師師長宋英仲聲稱發現了日軍選擇了再次後撤,107師的撤退使得我軍左翼出現了空檔,58師因此暫停了攻擊。結果34師團獲得了喘息之機,合圍34師團的計劃最終落空,34師團向東狂奔而去。
最後這場圍殲戰演變成了一場追擊戰,34師團雖然衝出重圍但是一路上不斷被我軍追擊,最後狼狽不堪地逃回出發地。
33師團也好不到哪裡去,原本撤離戰場的33師團重新參戰之後,一直受到我軍的猛烈側擊,山炮隊的彈藥用盡,全師團「經過了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重重苦難才於4月2日回到原駐地」
此役74軍「拚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戰功顯赫,榮獲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
上高會戰,是抗戰以來少有的勝利之戰,斃傷日軍1.5萬,常凱申給薛岳的電報中說「贛北殲敵,舉國滕歡」。何應欽等人稱上高會戰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上高會戰還引起了國際輿論的注意,美國各大報紙「多以顯着地位揭載贛北日軍大敗新聞」。英國特派駐華大使館武官史丹尼少將「前來參觀戰績」。
上高會戰之後,33師團由於損失過大,推遲了調往華北的時間,第9戰區部隊也沒有再發起進攻。南昌戰場進入了一段意外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