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中俄兩國聯合研製大飛機「CR929」的關鍵時刻,俄羅斯突然變卦,在發動機技術的轉讓上與中國方面產生了更大的分歧,更重要的是,中俄合作遇到了難題,而且目前來看能夠跨過這個根本問題的辦法很少,CR929項目甚至很可能就此夭折。不過,中國專家指出,俄羅斯既然拒絕合作,那「我們就自己造」!
據了解,中俄兩國在大客機的技術上存在互補,俄羅斯擁有關鍵的發動機技術,而中國的製造業能夠包攬幾乎所有的大客機部分,因此兩國顯然有互相配合的基礎。另外,由於中國存在基本的大型客機市場,而俄羅斯本身也需要通過大量的技術出口發展來賺錢,畢竟其本身經濟就不是很好,今年以來的航空業發展更是陷入困境,但只要能夠擁有中國的市場份額為底,那麼便就有了一批基礎用戶。
這裡需要知道的是,目前世界上的航空業被美國和歐洲等少數航空公司壟斷,波音和空客佔了大頭,哪怕是中俄兩國的航班中也少不了他們的份額,因此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看,想在國際市場上搶飯吃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先從兩國國內市場下手。俄羅斯自己建造一架飛機可以,但效率不高。而中國發展緩慢,雖然已經有了CR919,但那畢竟只是中型客機,大型客機的發動機依然是個技術難題,因為外部環境的衝擊,合作便「順理成章」。
不過很顯然,俄羅斯雖然已經從蘇聯解體後的「破落狀態」恢復了不少,但還是沒錢,而且外面還有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幾個國家虎視眈眈,僅僅依靠賣石油之類的資源以及武器顯然沒辦法支撐西方壓迫下越來越嚴峻的經濟形勢,剩下能夠依靠的就只有一些技術上的「底牌」能支撐市場了。中國需要核心技術來提升影響力,但俄羅斯又需要核心技術來獲利維持經濟,兩國在合作建CR929的事情上便談崩了,俄羅斯變卦雖然情有可原,但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只能自己造了。
實際上,中國目前的產業發展相當完善,造個大型發動機並不困難,只是技術突破需要的經驗和積累時間長,當下補短板的需求又緊,才不斷試圖與俄羅斯合作換現成的。很多專家都指出,中國一直在做兩手打算,自己造與合作並行,就像當下的半導體產業一樣,不放下核心技術的研發,但同時也給合作「打開大門」。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和而不同」,中俄兩國哪怕存在分歧,鬧掰了也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全世界的國家都在不斷發展,亞洲地區各國講「獨立自主」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這顯然說明了中國外交政策已經深入人心。中國又不是美國,不會做世界霸主,更不會強求任何國家做些什麼,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兩國存在分歧本身就是正常的,這與美國霸權下的技術封鎖以及政治上的「冷戰思維」有根本的區別。
因此,雖然CR929項目因為俄羅斯拒絕技術轉讓而變卦,但這並不會妨礙兩國一直不斷發展的友好關係,當下全球都面臨航空業的危機,正是中國和俄羅斯發展自身科技的好機會,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兩國還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哪怕中國靠着當前的發展狀況能單獨造出來CR929,其實最終也還是需要靠着合作來拓寬市場,現在的合作哪怕遇到困境,不過未來的發展還是一片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