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交鋒非常激烈,而當時的蘇聯軍隊實力非常強大,甚至可以直接與美國面對面爆發一場大規模戰爭,而如今蘇聯已經消失,我們再也無法直觀的感受蘇聯的強大,只能從一些例子上來看出蘇聯軍隊的戰鬥力。
蘇聯實際上和美國的發展方式不同,美國在冷戰時期花了大力氣發展自己的海軍和空軍,而蘇聯則不太看重海軍的作用,在蘇聯高層的眼裡,航空母艦就是一個大型的水上棺材,所以蘇聯將大部分的資源都投放在了陸軍的發展上,從而使得蘇聯的陸軍成為了世界第一,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時,蘇聯軍隊的總兵力高達370萬,而其中陸軍的人數是最多的,而上個世紀80年代,蘇聯陸軍的兵力就高達199萬,而這199萬僅僅是蘇聯正規陸軍的兵力,如果蘇聯在全國進行快速動員的話,陸軍的兵力能夠達到1000萬人,當時整個蘇聯陸軍一共擁有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而整個蘇聯陸軍裝備的坦克數量超過了5萬輛。
當時蘇聯的坦克在歐洲大陸上非常出名,歐洲大陸上的國家都非常害怕蘇聯的鋼鐵洪流,因此美國也研製出了一款經典的對地攻擊機A-10,而在上個世紀80年代發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軍事政變中,蘇軍的坦克僅僅只用了6個小時就攻佔了布拉格,而北約在制定抵禦蘇軍坦克的計劃時就規定,一旦蘇軍坦克大規模進攻,直接使用核彈對其進行攻擊,其餘的兵力根本就不會抵抗蘇軍坦克。
而在我國和蘇聯關係交惡時期,我國北方地區的每一個縣都建立了兵工廠,每7個人就能夠滿足一個兵工廠的開工需求,當時我國手榴彈的儲備量就達到了1億多枚,而這實際上就是為了抵禦蘇軍在陸地上的進攻,足以可見蘇聯陸軍的可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