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雙重施壓,普京手握戰場優勢,開出天價停戰條件,歐洲立場突變,對烏亮出爪牙,澤連斯基內外交困,烏克蘭已淪為大國博弈犧牲品?
5月15日,俄烏雙方在土耳其重啟談判,普京與特朗普的雙雙缺席,讓這場外界關注已久的兩國元首會談淪為雙方代表團的磋商,澤連斯基憤而離席,痛斥普京不敢直面談判,而特朗普「只與普京談判」再度讓澤連斯基淪為國際笑柄。
而此次談判的結果,也讓外界摸不着頭腦,按理來說兩國元首缺席,談判幾乎不會取得太大進展,雙方的態度卻十分迥異,烏方表示此次談判毫無結果。
俄方提出的撤軍要求是不可接受的,且超出了討論範圍,反觀俄方卻表示,對此次談判很「滿意」,並表示願意持續接觸。
就在雙方談判的同時,俄烏戰場的形勢依舊十分膠灼,據俄羅斯國防部16日通報稱,15日晚至16日上午,俄防空系統在多地擊毀並攔截65架烏克蘭無人機,烏克蘭空軍通報稱,面對我軍發射的112架無人機,已經擊落73架。
雙方軍隊看似你來我往,實則氣勢完全不同,俄軍剛經歷了紅場閱兵,氣勢正盛,目前已經控制了頓涅茨克地區多個居民區,此前發動的大規模攻擊,打擊了烏軍的多個軍事目標,由於西方軍援大幅縮水,烏軍已陷入彈藥短缺的危機,僅靠無人機襲擾俄軍攻勢,幾乎無法扭轉敗局。
而這也是俄總統普京在紅場閱兵後,主動提出和談的重要原因,在俄軍佔據戰場優勢這一背景下,能夠迫使澤連斯基儘快同意俄方提出的談判條件,也就是烏軍必須從頓涅茨克等地撤軍,並承認俄方佔據主權。
此外,為了俄羅斯日後的戰略安全,烏克蘭必須去軍事化,且不能加入北約。
對烏克蘭來說,普京提出的可謂是天價停戰條件,如果接受,烏克蘭將遭受巨大損失,首先,烏東四州是烏克蘭重要的工業和農業產區,一旦失去這些地區,經濟發展將遭受重創,國家安全也面臨著巨大威脅,其次去軍事化一旦落實,烏克蘭將徹底淪為俄羅斯的「附庸國」。
而烏克蘭之所以迎來如此被動的局面,美方的急於調停佔據重要因素,特朗普自上台起就表示,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俄烏衝突,此番表態並不意味着他真的想看到俄烏和平,而是長達三年的布局到了「變現」的時刻,那就是用暫停軍援逼迫澤連斯基敲定與美國的礦產協議。
如果不將礦產資源拱手相讓,美國將停止軍援,以美國為首的歐洲國家,也將重新思考援助烏克蘭究竟能否獲利,烏軍在俄烏戰場上會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而與美國達成礦產協議。
手中再也沒有與美方談判的籌碼,只能被特朗普牽着鼻子走,可以說這張牌不管怎麼打,都是死局。
事實證明,美國得到了想要的礦產協議,並沒有給烏克蘭基提供足夠的援助,反而是想要儘快促成俄烏停戰,從而拿到烏克蘭礦產大肆獲利,這也導致,澤連斯基背後只剩下歐洲這一助力,一開始這些西方夥伴確實不負澤連斯基所託,在俄烏談判後,為了使俄方轉變立場,直接對俄展開了新一輪大規模製裁。
就在澤連斯基認為自己還能堅持一段時間時,歐洲國家突然在背後捅了他一刀,原來在對俄發起制裁之後,歐盟突然宣布,將大幅提高烏克蘭進口商品的關稅,這一舉動將直接衝擊烏克蘭本就搖搖欲墜的經濟,歐盟的變臉,切斷了澤連斯基的最後一條退路。
而歐洲態度轉變的背後,或許是看清了當下局勢,首先特朗普已經喪失耐心,想要極力促成俄烏停火,烏克蘭的損失在美國即將獲得的礦產資源面前不值一提,美國態度的轉變,也就意味着只有他們站在俄羅斯的對立面,如今俄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停火之後,或將迎來普京對他們展開的清算。
所以,早在特朗普表態想要促成停火時,這些歐洲國家的立場已經動搖,如今態度突然轉變,也是面對美俄施壓不得不做出的妥協,可以預見的是,失去了歐洲這一最後助力,澤連斯基的處境更加艱難,日後的停火談判中,也不得不做出更多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