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從上台之後,實際上一直在推進優先對付中國的戰略,現在特朗普要集中火力對付中國,最明顯的措施就是打關稅戰,剛上台就表示要加征關稅,在遇到反制之後,他更直接威脅,如果中方不取消對美商品的34%關稅反制措施,那麼就在2025年4月9日起,美國對中國商品再額外加征50%關稅。這是打算把「極限施壓」的套路用到對華方向上了。
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已經已經給美國?(阿富汗媒體卡瑪通訊社報道截圖)
加征關稅只是經濟層面的打壓,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政府在軍事層面還有行動,例如,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在繼續加強,這是否意味,特朗普要在中國家門口「落子」了?根據阿富汗媒體《卡瑪通訊社》在2025年4月7日的報道,阿富汗臨時政府已將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的控制權移交給美國。阿富汗媒體宣稱,這一移交的前置工作,是美國中情局先進駐。阿富汗媒體還透露稱:「最近有一架美國空軍的C-17運輸機降落在該基地,運送軍用車輛、設備和高級情報官員,其中有美國中央情報局副局長。」
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美軍當年是倉皇逃走,留下一地裝備
這是美國中情局先下手了?畢竟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而且,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為阿富汗戰略要地,任何動作都可能引發地區軍事態勢發生重大變化。但是迄今為止,美國和阿富汗方面,都尚未正式確認此次移交。
而且,阿富汗臨時政府方面隨後也已經否認了這些說法,並宣稱「沒有美軍飛機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降落」,並確認「阿富汗當局對該處基地有絕對控制權」。
阿富汗當局已經反駁了相關報道(西班牙《埃菲社》報道截圖)
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目前是在阿富汗當局手中
雖說現有消息基本可以歸類為「假消息」,但是也要研究一下美國的意圖,這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在中國家門口落子?有關計劃一直存在,阿富汗在中國的大門口邊上,巴格拉姆基地距離中國也不算遠,特朗普早就盯上巴格拉姆基地,他解釋說:「我們想保留這個基地是因為中國,而不是因為阿富汗。」
阿富汗當局近期還要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進行新的慶祝活動
美國利用阿富汗的軍事基地對付中國是早已存在的計劃,也是發動阿富汗戰爭的一大原因,目前的重點就是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該基地位於阿富汗帕爾旺省恰里卡爾東南11公里,曾是美國在阿富汗最大的軍事基地,地理位置相當重要。
根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的報道,特朗普早在2024年的競選期間就,曾在不同場合聲稱中國「接管」了巴格拉姆空軍基地,並揚言要將該基地「奪回來」。特朗普評價該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軍基地之一。它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強大的跑道之一。」當然,相關報道也不止一次遭到了阿富汗臨時政府當局的反駁。
美軍從阿富汗撤軍,現在又想回來?
2025年2月26日,特朗普在召開第二任期的首次內閣會議前表示,上屆政府對阿富汗撤軍「處理不當」,美國撤軍時應「保留巴格拉姆基地」,暗示美軍將重返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所謂「我們將在巴格拉姆保留一支小規模的部隊。」他宣稱:「巴格拉姆基地因被拜登放棄而被中國佔據,美軍要重返阿富汗以制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也表示,五角大樓正在「對失敗的阿富汗撤軍行動的方方面面進行審查」,以確保全面追究責任。
當然,阿富汗臨時政府方面一直在駁斥特朗普的指責,強調巴格拉姆基地一直都在阿富汗控制之下,沒有「哪怕一名來自中國的武裝人員」,「也沒有和任何國家達成過類似協議」。阿富汗臨時政府還批評說,「美國是世界主要大國,其領導人講話應當注意完整準確」。
「西貢時刻」、「阿富汗時刻」、看來都可能會再度上演
美國不可能放棄重返阿富汗的計劃,阿富汗臨時政府的前身,本來就和特朗普政府存在數不清縷還亂的關係,並非人們想像的完全敵對,否則當年美國也不會順利撤出阿富汗。在特朗普第一屆任期內,雙方達成了撤軍協議,最後由接任的拜登完成撤軍。
美軍的無人機在阿富汗也經常出沒
美國在阿富汗布局很久了,也相當深,特別是中情局,在冷戰時期就對阿富汗進行了全面滲透,反蘇游擊隊與中情局的關係不一般,中情局特工對阿富汗甚至比對美國國內還熟,在美國讓他們找點敵對特工是找不到,但是在阿富汗,要打酋長,游擊隊隊長,甚至阿富汗武裝頭目,一找一個準。中情局在阿富汗的活動範圍相當大和持續時間也很久,在2020年1月27日,中情局的一架飛機在阿富汗被擊落,造成大量人員死亡,包括中情局高級官員,其實就暴露出中情局介入阿富汗的程度,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全天候」。
被擊落的中情局飛機
美國曾經在阿富汗駐軍20年,即便撤軍之後,美軍無人機依舊在阿富汗上空活動。特朗普曾表示,「我們向阿富汗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卻沒有人知道,但我們卻留下了所有這些設備」,他提出「我認為我們應該收回很多設備。」重返阿富汗為美國的一大目標,特朗普甚至暫停了對阿富汗的人道主義援助,這是典型的美式「胡蘿蔔+大棒」的談判模式,顯示出特朗普對重返阿富汗有很高的期待。
特朗普已經停了對阿富汗的援助
現在來看,特朗普行事越來越不講規則,對外政策更是「隨心所欲」。所以,我們要小心應對,提高警惕,更要準備戰鬥。
參考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