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塔斯社援引《南華早報》報道,中國航空發動機研發機構"太行國家實驗室"近期成功完成了一款軍用4馬赫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地面測試。這裡有兩個關鍵詞:「渦噴」和4馬赫,如果要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我認為這是一種有自適應調整能力的混合型發動機,也就是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和衝壓噴氣發動機的組合。美國曾經研製過的 sr-71發動機也是類似的方案,通過對進氣口錐體的調整,讓發動機在亞音速、超音速和3倍音速下高效運行。而中國軍工顯然通過最新的技術對這種發動機進行了改進,以達成適應4馬赫飛行,並且擁有更高、更智能燃燒效率的目的。
據報道,該發動機不僅突破傳統動力裝置的速度極限,更融合人工智能技術,擁有一系列優點,被外界視為中國第六代戰鬥機核心動力的潛在候選方案,或將成為超越美國sr-71"黑鳥"偵察機的新一代高速飛行器基石。很多人應該注意到,成飛的下一代戰鬥機方案,如果背部的發動機改動進口方案,完全可以配裝一台此類發動機。
測試報告顯示,這款未公開名稱的發動機在4倍音速(約4896公里/小時)條件下仍能保持"高效且穩定"運行,其核心突破在於實驗室開發的"自適應模型系統"。通過ai實時優化燃燒效率、冷卻系統與進氣道調節,發動機能在不同速度區間自主切換最佳工作模式。這與sr-71搭載的j58發動機形成代際差異——後者依賴物理結構的機械調節(如可移動進氣錐體)實現渦輪-衝壓混合模式,而中國新型發動機通過數字智能控制,理論上具備更寬泛的速度適應性與燃油經濟性。
報道特彆強調,該發動機完全滿足軍事裝備供應鏈國產化要求,印證了中國在高溫合金材料、精密製造和數字控制系統等關鍵領域的突破。太行實驗室作為殲-20"威龍"戰鬥機發動機的研發單位,此次突破標誌着其技術路徑從追趕向並行的轉變。
若該發動機投入使用,將顯著提升中國飛行平台在超過2萬米高空時的飛行性能,此類平台又是執行戰略偵察、快速打擊的理想選擇。相比sr-71的3.3馬赫極限,4馬赫飛行器可壓縮約25%的突防時間窗口,配合隱身技術和人工智能航電系統,可能催生兼具高速突防與持久作戰能力的新質作戰平台。配合這種理念的作戰平台,大家應該一下子就能想到了。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進展或將加速全球六代機研發競賽,推動空戰模式從"隱身優先"與"速度+智能"的多維度演進。
目前,各國尚未就六代機標準達成共識,但超級隱身、超高速、人工智能和全域協同已成為關鍵技術指標。中國此次發動機突破,既是對現有動力體系的重大革新,也為未來空天一體化作戰系統的構建提供了基礎支撐。隨着高超音速技術與智能發動機的深度融合,全球空權競爭或將進入"速度革命"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