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2025年03月30日02:32:05 軍事 1208

空襲南聯盟當時已經出現,前線記者通過手機向後方傳送圖片信息。雖然圖像非常模糊,已經讓很多人第一時間了解當時戰況。有朋友會問,這裡有多少是真,又有多少水份。故事,就不要詢問真假。精彩即可。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1999年3月25日至26日的米格-29戰鬥行動

3月25日,米格-29未執行飛行任務。3月26日傍晚,從巴塔伊尼察空軍基地起飛了兩架米格-29:少校斯洛博丹·佩里奇駕駛編號18113一等上尉佐蘭·拉多斯拉夫列維奇駕駛編號18114。他們的目標是一架在瓦列沃上空發現的「幻影4000」轟炸機。然而,兩架米格-29的雷達均發生故障。在波斯尼亞的烏格列維克地區,兩架戰機均被美國空軍第493戰鬥機中隊的傑弗里·「爪」·黃(Jeffrey 「Claw」 Hwang)上尉擊落。當時,黃駕駛的是F-15C(序列號86-0156)。這架戰機後來於2023年移交給美國空軍博物館收藏。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米格-29 編號 18113,巴塔伊尼察,1998 年。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黃上尉與 F-15C 編號 86-0156,1999 年。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俄勒岡州國民警衛隊第 148 飛行中隊指揮官黃上校與 F-15C 編號 86-0156,2014 年。

預警機(AWACS)對黃的協助方式與 3 月 24 日時協助邁克爾·肖的方式類似。黃和他的僚機通過機載雷達發現目標。事後查明,這對米格戰機是被派去攔截「不明飛行物」的。當時,南斯拉夫領空內並沒有任何北約飛機。擊落米格戰機的 F-15C 巡邏機其實是在波斯尼亞上空執行任務。

米格-29 編號 18113 最先被擊落。佩里奇成功躲過第一枚 AMRAAM 導彈,但第二枚擊中了他的戰機。他成功彈射並安全降落。佩里奇降落在一個靠近塞族村莊的地方。當地人誤以為他是北約飛行員:

• 「夥計們,我是塞爾維亞人!」

• 「啊!這個混蛋竟然連塞爾維亞語都學會了。」

這是佩里奇本人講述的故事。認真來說,他確實非常幸運。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佩里奇的米格戰機。 塞爾維亞互聯網正在熱烈討論 L-18 戰鬥機的武器配置——究竟是 R-60 還是 R-73。從前景可以看到 R-73。塞爾維亞飛行員沒有發射任何空對空導彈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巴塔伊尼察,1998 年。機翼下掛載的是 R-60 導彈。


拉多斯拉夫列維奇的戰機被 AMRAAM 導彈擊中座艙區域,飛行員在座機內當場喪生。這是一場命運的遊戲。戰機殘骸墜落在距離佩里奇戰機殘骸不遠的地方。不久,北約士兵迅速抵達墜機地點。網絡上廣泛流傳的南斯拉夫米格戰機墜毀照片,其實是拉多斯拉夫列維奇的飛機。至於這位飛行員如果有機會彈射逃生,他的命運會如何,我們只能猜測。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少校斯洛博丹·特沙諾維奇、盧博米爾·喬爾傑維奇、一級上尉佐蘭·拉多斯拉夫列維奇和米洛萬·喬爾傑維奇。


當天的其他損失

當天還損失了一架米格-29(編號18110),少校斯洛博丹·泰沙諾維奇成功彈射逃生。3月25日上午,他駕駛該機從巴塔伊尼察轉場至戈盧博維奇機場,在進場着陸時飛機失速墜毀。事故可能由技術故障或飛行員疲勞導致——泰沙諾維奇前幾晚幾乎沒有休息,而在飛行途中兩次收到雷達鎖定警報,成功擺脫鎖定後,他在降落時放鬆了警惕,未能控制好速度和迎角。


南聯盟空軍的總體損失

在北約行動的前兩天(3月24日至26日),南聯盟空軍和防空部隊共損失6架米格-29,其中1架在地面嚴重受損(幾乎報廢),另有1名飛行員陣亡。按戰術邏輯,南聯盟空軍應當停止戰鬥機出動,但他們依然繼續執行任務。


後續行動

在3月26日至4月5日期間,米格-29僅執行了一次飛行任務。當時,南聯盟空軍內部爆發了技術人員與飛行員的矛盾。地勤人員聲稱米格-29(編號18105)完全正常,而飛行員庫拉欽則認為飛機存在問題。為查明情況,南聯盟空軍司令、上將柳比沙·韋利科維奇親自試飛,飛行數分鐘後證實飛機確實有問題。


韋利科維奇的結局

1999年6月1日,韋利科維奇在視察潘切沃地區的防空導彈陣地時,被北約的AGM-88 HARM反輻射導彈炸死。他是南聯盟首位戰死的米格-29飛行員之一。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將軍柳比沙·維利科維奇在巴塔伊尼察航空展上進行特技飛行後,1998 年。


1999 年 4 月 5 日,少校博羅·佐拉亞(Boro Zoraya)從巴塔伊尼察起飛,4 月 6 日,少校阿卜杜勒·埃米蒂(Abdul Emiti)從波尼克韋起飛。

少校佐拉亞於 4 月 5 日 23 時左右在天黑時起飛,任務是在庫舍瓦茨地區攔截位於 6000 米高空的敵機,並降落在尼什。飛越庫舍瓦茨時,他的米格戰機的 SPO-15 雷達告警接收機啟動。佐拉亞通過急劇機動並爬升至 8000 米成功擺脫敵方雷達鎖定。然而,由於與地面指揮所失去聯繫,他只能獨立作戰,採用自由獵殺戰術。

機載雷達在 6000 米高空探測到三架空中目標,佐拉亞將瞄準系統切換至「鎖定」模式,目標距離 35 公里。當距離縮短至 30 公里時,SPO-15 再次響起警報,迫使他進行規避機動,並降低高度至 4000 米,攻擊已無從談起。

他不再考慮降落,而是繼續追蹤一個目標,距離 40 公里。他以近音速追蹤目標近三分鐘,直至南斯拉夫、北馬其頓和保加利亞三國交界處,目標突然分裂成三個。這些目標可能是攜帶 AN-ALQ-131 電子戰吊艙的 F-16 戰鬥機,該吊艙配備拖曳式誘餌,可能在關鍵時刻釋放了假目標,成功欺騙了佐拉亞。

23 時 41 分,少校博羅·佐拉亞在拉傑夫齊(克拉列沃)機場成功降落,該機場是 J-22 攻擊機的基地。這是整個戰役期間米格-29 執行的最長一次戰鬥飛行。


少校埃米蒂的任務

4 月 6 日 3 時 41 分,少校阿卜杜勒·埃米蒂從黑暗中的巴塔伊尼察機場起飛。米格戰機的雷達在起飛時就探測到了大量真實與虛假目標,但無線電通訊無法使用,埃米蒂只能獨立行動。他鎖定了一個目標,但與此同時,他的飛機也被敵方雷達鎖定——幸運的是,SPO-15 雷達告警接收機正常工作。他通過劇烈機動擺脫了敵機的雷達鎖定,但自己也失去了目標。

他調整航向南下,前往曾發現目標的區域,以執行攔截任務。就在這時,無線電恢復了信號:「返航,向北!」此後,他再未發現任何目標。起飛 17 分鐘後,少校埃米蒂在巴塔伊尼察降落。

4 月 8 日,少校德拉甘·米連科維奇在空戰中躲避 AMRAAM 導彈。此後,米格戰機暫停行動,原因顯而易見:機隊損失過半,每次飛行都出現故障……

4 月 22 日,北約航空兵在地面摧毀了一架編號 18103 的單座米格-29;4 月 27 日,在巴塔伊尼察摧毀了一架雙座編號 18302 的米格-29。當天,巴塔伊尼察基地部署了六架「米格-29」(M-18)——木製假目標(M 代表 макет,即「模型」)。其中五架成功吸引並承受了敵方打擊。

在此後的戰鬥中,唯一被地面摧毀的米格-29 是編號 18104,它在尼什機場被摧毀。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一架M-18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被摧毀的 M-18,巴塔伊尼察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被摧毀的米格-29,巴塔伊尼察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偽裝的米格-29:真正的戰機被偽裝成假目標,而假目標則被存放在鋼筋混凝土掩體中。


1999 年 5 月 4 日 12 時 05 分,防空指揮所向巴塔伊尼察下達命令,派出一架米格戰機進行攔截。當時,值班戰機的飛行員是少校弗拉迪斯拉夫列維奇(Vladislavlević)。然而,在啟動發動機時,他發現自己的米格-29 一半的機載電子設備失靈。準備另一架米格戰機又花費了半個小時,而在這段時間裏,戰場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204 團團長、現地指揮官、上校米連科·帕夫洛維奇(Milenko Pavlović)親自來到停機坪,並登上了編號 18109 的米格-29。他於 12 時 37 分起飛,執行了他的最後一次飛行。

據說,帕夫洛維奇在登機前對弗拉迪斯拉夫列維奇說了一句話:

「Majku ti dečiju, nećete vi da ginete, ja ću.」

「你們不會死,我替你們去。」

塞爾維亞民族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人物:米洛什·奧比利奇(Miloš Obilić)在科索沃戰役中刺殺奧斯曼帝國蘇丹,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刺殺奧匈帝國王儲,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都選擇了直面死亡,卻並不認為自己是自殺者。鮮為人知的是,早在 1941 年 4 月,南斯拉夫皇家空軍的飛行員便執行了二戰中最早的空中撞擊戰術(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多次)。在塞爾維亞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毫不猶豫地為自己認為正義的事業獻身的人,帕夫洛維奇上校無疑在其中佔據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另一個傳言是,在執行任務前,帕夫洛維奇曾表示:「我不會彈射逃生。」

事實上,在他之上還有更高的壓力,尤其是在少校佐拉亞(Zoraya)執行攔截任務後。佐拉亞曾成功鎖定目標,但為了確保擊殺,他等待了更好的機會,最終目標釋放了誘餌,使得鎖定失敗。這一情況讓上級領導們不滿,他們質問帕夫洛維奇:

「為什麼你的飛行員不開火?」

帕夫洛維奇無法阻止北約的侵略,但他保護了自己的飛行員。隨着他的犧牲,南聯盟空軍的戰鬥行動畫上了句號。在 5 月 4 日之後,米格戰機再也沒有執行過實質上是自殺式的戰鬥任務。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中校米連科·帕夫洛維奇:在地面與天空中的英勇身影

帕夫洛維奇駕駛的米格-29墜毀在瓦列沃附近,當地記者拍攝到了墜毀畫面,並在電台中播出,誤報為「北約飛機被擊落」。然而,事實是……帕夫洛維奇在距其父母居住地僅50公里的地方陣亡。帕夫洛維奇犧牲地點樹立了一座紀念碑——這是一塊被AMRAAM導彈碎片穿透的米格-29編號18109的水平尾翼。2019年6月,巴塔伊尼察空軍基地被正式命名為「米連科·帕夫洛維奇空軍基地」。

帕夫洛維奇在去世後被追授上校軍銜,這一做法在南聯盟空軍和防空部隊(SRJ VViPVO)中是慣例。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未能擊落敵機——並非奇蹟,而是現實

南聯盟的米格戰機未能擊落任何北約飛機,這並不令人驚訝,真正的奇蹟反而是如果他們成功擊落了一架。關於南聯盟戰鬥機作戰失利的原因,美國空軍中校蓋日(Geji)曾做過總結,而這也讓人想起90年代流行的一個關於警察的笑話:

• 「你什麼時候來領工資?」

• 「工資?!我還以為發了槍就讓我自己想辦法了。」

在空戰中,塞爾維亞飛行員只能依靠自己。按照蘇聯和南斯拉夫空軍的作戰模式,攔截任務必須依賴地面指揮站(КП)引導,而在實際行動中,地面引導系統卻時而運作、時而失靈。公平地說,美國飛行員擊落米格戰機的戰績更多是由於自身優勢,而非依賴預警機(AWACS)的引導;荷蘭F-16的那次戰果屬於特殊案例。但無論如何,美國飛行員手中的「武器」(即戰機)幾乎都保持着良好技術狀態,而塞爾維亞飛行員的戰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但很可能只有阿里扎諾夫(Arizanov)和博拉伊(Boray)的戰機在戰鬥中保持了部分必要功能(雷達、雷達告警系統、導航、通信),即便如此,它們的功能也並不穩定。

阿里扎諾夫在採訪中從未透露他所追蹤的目標,僅提到雷達鎖定極不穩定,經常丟失後又重新捕獲。他曾設法將目標距離縮短至10-15公里。在這種情況下,米格-29的雷達確實有能力探測到隱身飛機。塞爾維亞的網絡上充斥着關於F-117的猜測,但這可能性不大。F-117的飛行高度遠低於8000米,而且活動區域也完全不同。在科索沃上空的唯一高空單機目標可能是B-2隱形轟炸機。這些只是推測,但邏輯上是成立的。


1999年B-2轟炸機的戰鬥行動

關於B-2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的具體戰鬥任務,直到最近才有一些新的細節浮出水面。儘管如此,目前的信息依然零散,最可靠的來源,令人意外地,是2005年北約從塞爾維亞國防部獲得的情報。而其中部分內容,直到2024年春天才被公之於眾。例如,塞爾維亞上校斯拉文·武伊奇(Slaven Vujić)的報告摘要提到:

• 「我們記錄到了B-2轟炸機14次戰鬥任務,所有飛行均以雙機編隊執行。B-2的飛行日期分別為3月24日、4月17日、18日、19日和22日。由於天氣惡劣,5月15日的任務被取消。B-2僅對塞爾維亞北部(44°緯度以北)目標發動攻擊。」

武伊奇還揭示了塞爾維亞防空部隊探測B-2的方式:

• 「像其他飛機一樣,B-2也會向民航空管塔台報告自己的位置。B-2的機組人員會在進入特定空管區時,向布林迪西(Brindisi)空管中心發送信號。這些信號具有獨特特徵,B-2裝備的無線電系統功率極大,經驗豐富的空管人員能立刻辨認出B-2。B-2通常從北向南飛行,在進入塞爾維亞領空前會先沿外側飛行。」

在同一英語論壇上,一位用戶嘗試繪製B-2的飛行路線。該飛機基本沿着北-南航線飛行。從貝爾格萊德出發,這條路線不可避免地會經過普里什蒂納,而正是在這裡,阿里扎諾夫試圖攻擊一架高空目標,並最終被美國空軍F-15C飛行員傑弗里·羅德里格斯(Jeffrey 「Cobra」 Rodriguez)擊落。


美國方面的信息

截至1999年4月,美國空軍第509轟炸機聯隊擁有19架B-2轟炸機,其中13架正在升級至Block 30標準,僅有6架處於戰鬥準備狀態。在「盟軍行動」(Operation Allied Force)期間,B-2共執行49次戰鬥任務,最後一次任務發生在5月20-21日。所有飛行均從密蘇里州懷特曼空軍基地(Whiteman AFB)起飛,單次任務平均時長約30小時。B-2的飛行高度通常為4萬英尺(約12,000米),高於民航航線。

由於維護需求,6架B-2無法一直保持戰鬥狀態。一次任務因機械故障取消,另一次因天氣問題終止。每架B-2在兩次戰鬥任務之間需間隔4至7天,以進行雷達吸波塗層修復及其他必要的維護。B-2的戰鬥任務通常由護航戰鬥機和防空壓制(SEAD)飛機支援。例如,在4月24日的一次任務中,護航編隊包括4架F-16C Block 50、2架F-117和2架B-2。此外,每次任務還有一架EA-6B電子戰飛機提供支援,儘管B-2本身也配備了強大的電子對抗系統。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懷特曼空軍基地,B-2 戰機戰鬥任務準備,1999 年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B-2,「聯合力量」行動,1999 年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印第安納精神」號,費爾福德,1999 年。


接下來是一些事實、推測和關於一架 B-2 可能損失的陰謀論。

有充分跡象表明,1999 年 5 月 20 日的一次戰鬥任務中,一架 B-2 轟炸機遭受了南聯盟空軍和防空軍第 250 防空導彈旅第 1 營(指揮官中校喬爾傑·阿尼奇奇)的 S-125「涅瓦」防空導彈的近炸彈片嚴重損壞。甚至有推測稱,這架 B-2(「密蘇里精神」號)可能被擊落,並於 1999 年 5 月 21 日 00:23 墜毀在克羅地亞境內。美軍絕不承認 B-2 的損失,至於受損情況,他們既不確認也不否認。在上校武伊奇的報告中,1999 年 5 月 20 日的相關記錄缺失,完整報告文本也未對外公開。

2017 年,塞爾維亞總統訪問了第 250 防空導彈旅總部。媒體發佈了一張耐人尋味的照片——武契奇走出移動指揮車(拖車),拖車的後壁上依次繪有 F-117(1999 年 3 月 27 日被擊落)、F-16(1999 年 5 月 1 日被擊落)和 B-2 的剪影。這張照片於 2017 年 4 月 17 日刊登在貝爾格萊德的《閃電報》上,但隨後未見廣泛傳播。

戰爭迷霧?據稱擊中 B-2 的兩枚導彈分別被命名為「塔尼婭」和「伊萬娜」,分別代表俄羅斯和塞爾維亞。還有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1999 年 5 月 20 日午夜左右,由 B-2 轟炸機 AV-8 88-0329 「密蘇里精神」號投下一枚炸彈。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視察第 250 防空導彈旅,2017 年 9 月。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B-2 AV-8 88-0329 「密蘇里精神」號於 1993 年 12 月交付美國空軍,是 509 轟炸機聯隊接收的第一架 B-2。1995 年,該機曾在巴黎航展展出。「密蘇里精神」號還曾在電影《斷箭行動》中與約翰·特拉沃爾塔同框。1997 年,該機完成升級至 Block 30 版本,因此肯定參與了」聯合力量」行動。官方記錄顯示,這架 B-2 仍然隸屬於 509 轟炸機聯隊。

美軍在 1999 年立即承認了一架 F-16 的損失,並在三天後承認了 F-117 的損失。B-2 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比 F-117 更大,而 F-117 就是被 S-125」涅瓦」擊落的。自行判斷吧,因為沒有確鑿證據,未來 33 年內也不會有。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密蘇里精神」號,內利斯空軍基地,2013 年。

如果 B-2 真的損失了,美軍無法彌補損失。最後一架 B-2——AV-21 93-1088 「路易斯安那精神」號——於 1997 年秋交付美軍。B-2 生產線在 2000 年被拆除,而一年之內根本無法再造一架 B-2。至今,美國空軍只承認過一次 B-2 損失:2008 年 2 月 23 日,B-2 AV-12 89-0127 「堪薩斯精神」號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時墜毀。

人們並未將少校伊利婭·阿里扎諾夫的行動與 B-2 轟炸機的襲擊聯繫在一起。但或許應該聯繫起來,因為正是阿里扎諾夫率先「狩獵幽靈」(B-2 綽號「幽靈」)。

伊利婭·阿里扎諾夫在 1999 年 3 月 24 日的戰鬥任務後住進了醫院,接受手術,從此未能再飛行。這位退役中校於 2011 年秋在貝爾格萊德去世,年僅 52 歲。他的女兒娜塔莎·阿里扎諾夫-斯托伊諾維奇畢業於塞爾維亞軍事學院,2023 年以中尉軍銜在」米連科·帕夫洛維奇」空軍基地擔任航空武器技術員。


她在 2014 年考入軍校,比父親去世晚兩年:

「我從未考慮過其他選擇,軍校是唯一的選擇。我曾申請成為飛行員,但未能通過體檢。於是改學航空武器專業。」

「父親從不在家裡談論他的戰鬥任務。他回家時只帶來笑話。母親、姐姐(恰巧與 S-125 導彈」伊萬娜」同名)和我,是在觀看電影《沒人說『我不去』》時才知道他的事迹。」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1999 年 3 月 24 日時,娜塔莎甚至未滿四歲……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娜塔莎·阿里扎諾夫,巴塔伊尼察,2023年


不管怎麼說,美國人確實是厲害的專業人士,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看起來依然很酷。就像英雄一樣:肖、蓋吉、黃。

塞爾維亞人。阿里扎諾夫、尼科利奇、埃米蒂——普通人。我曾在貝爾格萊德的公交車上與他們擠在一起,在貝爾格萊德的市場上與他們交談,在貝爾格萊德的咖啡館裏與他們同坐。米連科維奇?英雄,因為他身穿飛行制服。而且,難道深夜時在貝爾格萊德市中心街道上,以近百公里的時速逆行駕駛的人,不也是英雄嗎?

南聯盟總參謀部曾制定過空襲北約在波斯尼亞和阿爾巴尼亞空軍基地的計劃。這些計劃即便在北約空軍完全掌控制空權的情況下,依然具有可行性。而且,南聯盟還有特種部隊,其戰鬥力在歐洲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

米洛舍維奇的策略似乎奏效了。到1999年6月底,北約指揮部陷入了僵局。為了避免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北約對南聯盟的攻擊主要依賴精確制導武器。然而,這類彈藥的庫存迅速減少,而軍工生產趕不上消耗速度。剩下的選擇只有兩個:

1. 高空轟炸——但這會導致大量平民傷亡,令西方民主國家顏面盡失。

2. 低空投彈——這意味着要面對南聯盟的防空火炮,即便規模比不上越戰,北約依然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米洛舍維奇簽署了協議,結果2001年被送上了海牙法庭2006年,他「死於」心臟病發作。此時,已經成為英雄。只是,這份對他的愛該在更早的時候體現於行動,而非口號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墓地,2016年1月

米洛舍維奇被安葬在他家鄉波扎雷瓦茨的家族莊園內。墓地沒有對外開放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塞爾維亞空軍第101戰鬥機中隊指揮官,副上校德揚·貝達,在南斯拉夫人民軍第204戰鬥機航空團團旗下,巴塔伊尼察,2014年3月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巴塔伊尼察,1998年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巴塔伊尼察,2014年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1999年3月24日空戰細節與北約損失數據

  1. 奇恰維察山區域(20:30)

一架北約飛機被擊落,具體型號未明確。

  1. 蒂格拉斯區域(20:35)

南聯盟飛行員內博伊沙·尼科利奇(Небойша Николич)駕駛米格-29(МиГ-29)發射導彈擊落一架北約F-16戰鬥機

飛機墜入亞得里亞海,飛行員被法國海軍甲板直升機救起。

  1. 亞斯特雷巴茨山區域

德國空軍狂風戰鬥機Tornado)被擊落,機組由穩定部隊(SFOR)救援直升機接回。

  1. 拉扎雷瓦茨區域

南聯盟飛行員斯洛博丹·佩里奇(Слободан Перич)攻擊一架北約飛機(疑似F-16),但被攻擊方最終狀態不明。

  1. 科索沃上空(21:30)

英國皇家空軍狂風戰鬥機(Tornado)被擊落,機組降落在科索沃解放軍(OAK)控制區,後經馬其頓撤離。

南斯拉夫空軍米格-29對抗F-16(第二部分) - 天天要聞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長崎上空,快看出現了! - 天天要聞

日本長崎上空,快看出現了!

日本長崎上空,快看出現了,有敵人來襲,跟廣島的情況一樣,快逃快點。美軍B-29轟炸機,你們要去哪兒?救命救救我!釋放被關戰俘,這邊,別打了,快逃!跑!那是B-29轟炸機小子,是逃不掉的。美軍投下原子彈,快跑馬上!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 天天要聞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散葬各地的多處無名烈士墓墓碑經過清理,烈士遺骨遺物被清點裝罐,合墓至渡海作戰紀念碑旁。(王瑭琳/攝)臨近清明節,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景點處,遊客們望着展板出神,上面印着的是犧牲船工名單。在陳列館裏,擺放着「革命烈士證書」。證書邊緣
以軍襲擊加沙地帶 已致71人死亡 - 天天要聞

以軍襲擊加沙地帶 已致71人死亡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4月2日獲悉,自當天黎明以來,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襲擊已造成71人死亡。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負責人2日表示,以軍對位於加沙地帶北部傑巴利耶難民營的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