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超音速飛行器領域的發展和競爭,這幾年已經形成了一個全球共識,也就是美國自己也要承認的共識,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實用化方面是領先了。
最近中美雙方都在公布自己的成果,不過公布下來的結果好像還是在證明,美國沒能把雙方的差距明顯縮小。
美國的消息是,成功試射了陸軍的lrhw高超音速導彈,也就是通常說的暗鷹,這個東西是陸軍海軍共同開發的,海軍版叫cps。和美國空軍的幾個型號相比,陸軍海軍的高超音速導彈驗證相對順利一點,在項目進度拖延多年之後,今年連續兩次試射成功,讓暗鷹距離服役又近了一小步,一度被放棄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還指望cps才能再次復活。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也計劃發射cps。
其實,中美俄三方在高超音速武器是基本同時開展的,美俄甚至還搞過部分項目合作,現在美國發展落後,一是基礎研究設施投入不足,二是太好高騖遠,上手就要搞20馬赫的,步子邁得太大。
中俄是踏踏實實搞10馬赫以下的,結果就是美國欲速則不達。現在美國搞的那些項目,多數也是6馬赫左右,不過所以一來一回,把時間和精力全浪費了。
暗鷹的設計目標倒是高,不是6馬赫級別,而是17馬赫的,看上去好像比中國的領先了,但是畢竟才兩次連續成功,只能說是向裝備服役走出了一步,不過如果這一小步之後還跌跌撞撞,朱姆沃爾特還得爬回棺材裏。
而中國公布的消息,其實都不是新聞,只是把過去幾年的成績稍微展示了一下。中科院力學所說,3年前,他們的6.56馬赫高超音速飛行器就已完成20分鐘試飛了,而且中科院力學所公布的是高超音速飛機,不是導彈。關鍵是力學所採用了全新的氣動布局,能夠讓高超音速飛機不必和以前一樣,做的又尖又細放棄內部空,而是可以把飛機做得寬大,這樣才能載人載物,有實際應用價值了。
另一個消息,其實2020年11月份,我就說過,中國搞了幾種寬域飛行器試驗,到了2024年底,成績公布出來了,我們寬域飛行器的飛行速度,是0.5到20馬赫,可用速度範圍如此之大,真是名副其實的寬域。2022珠海航展,我們還談了鳴鏑系列高超音速飛行器,當年中科院力學所公布的數據是,鳴鏑22起飛重量約4噸,適用馬赫數0-7,最大航程可達8000km航程。這同樣不是新聞,只不過鳴鏑的試驗的部分成績,也以視頻形式向公眾展示了。大家能看到,我們是從tb001無人機上投放了一架md19,然後md19還順利降落。
這意味着什麼呢?還是要回到中美的對比去看。過去中國公布的高超音速武器,都是助推滑翔彈,而不是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助推滑翔彈彈道更高,可用速度變化範圍小,設計成幾馬赫就要飛幾馬赫,想快做不到,想慢點也不行,那水漂就打不起來了。
而美國則是在搞助推滑翔彈的同時,還高調發展快鷹這樣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彈道低多了,機動性更好,速度可調範圍大。中國當然不會在這個方向上沒有作為,只不過們在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方面的發展進度一直沒有公布。
這次寬域飛行器、鳴鏑系列的視頻公開,其實就是說明,中國已經在玩第三種高超音速飛行器,就是高超音速飛機,除了新的氣動布局解決了高速性能和 載荷能力的矛盾,動力系統也已經能夠實現低速度條件下發動機啟動,加速到7馬赫、20馬赫,還能減速降落。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需要的技術,這裡全都包含了,而且要求比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還高。換句話說,中國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需要的技術,已經應有盡有。
所以,不要總說看了爽文才有自信心,才愛國,其實真實的中國是足夠讓我們自豪的。喜歡那些假東西,只說明平時對中國的真正進步,關注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