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向五角大樓提交了「關島防禦強化資金申請」,旨在2025財年中能夠額外批發110億美元的資金強化關島的防禦體系,尤其是針對導彈的防禦系統。至目前為止,美軍已經在關島防禦上投入了300多億美元,其中包括了「薩德」反導系統,「愛國者3」防空導彈和其它防禦組成。但美軍發現,這些系統並不能攔住解放軍日益先進的東風導彈,關島目前的防禦幾乎只能用「薄如紙」來形容。而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源,完全是因為美軍的研發計劃始終跟不上解放軍的裝備更新進度。
愛國者防禦系統最初是作為陸基末端近程低空攔截武器而存在的,自初始版本起,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的時間,升級版本也換了幾個,應對的對手也是一茬接一茬。但由於愛國者防空系統一直不可靠,尤其是命中率十分低。海灣戰爭時期,愛國者防空系統面對伊拉克軍隊的老式「飛毛腿」戰術導彈,成功率只有7%。但是在美軍「春秋筆法」的輔助下,它的攔截成功率被提升到了98%。為了掩飾愛國者防禦系統的攔截率低的不足,美軍把其它部隊的攔截戰果強行加給了它,這才讓愛國者防空系統在海灣戰爭中一炮而紅。而在土耳其防空導彈項目競標上,中國紅旗9防空系統的「猴版」FD-2000拿下了9發9中的靶試成績,愛國者2和S-400的成功率則不到30%,歐洲的「紫苑」防空系統倒是超過了70%。
除了愛國者防空系統不可靠外,「薩德」反導系統同樣如此。這款反導防禦系統我們都不陌生,當初韓國就因為部署這套防禦系統在本土,遭到了我們的強烈制裁。而後韓國頻頻傳出薩德反導系統「失靈」「無法開機」等事故。當時的社論稱,「薩德系統」只能在美國本土部署,一旦在海外部署,尤其是在中國沿海區域部署,多少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至於為什麼會頻繁失靈,雷達無法開機,原因大家都懂。但就是抗干擾能力如此孱弱的系統,單套價格竟然高達8~9億美元,而給它構築工事,搭建體系,成本則更高。關島防禦如此「燒錢」,就是因為這些防禦系統的成本太高了。
實際上,如果真的讓任何一支軍隊去抵禦東風導彈的打擊,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即便是解放軍自身的防禦系統,也很難抵禦自家的「矛」。目前火箭軍的遠程打擊主力是東風17和東風26。這些導彈系統都是近年來才公開的新武器,外界只知道它們具有「錢學森彈道」,高超音速,抗干擾能力強,毀傷效果好等特點。但一些技術細節和打擊體系的構築,則完全不知情。分析人士指出,要想攔截東風17和東風26,需要重組防禦系統,尤其是雷達的快速響應和數據刷新,必須在微秒以下,這已經超過了人類的技術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