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作為二戰的轉折點之一,剛開始被德國壓着打,為什麼最後獲勝的卻是蘇聯呢?看到二戰時斯大林處死的將軍數量,我明白了。
納粹德國在二戰開始後,迅速佔領法國又佔領了西歐大陸,軍事實力也達到了巔峰。法國的迅速陷落使整個世界為之震動,同時也使世人對德國的軍事力量有了新的認識。
那時候,德國的總兵力在7百萬左右,不僅有汽車、火炮還有戰鬥機、坦克,更是有大量的自動武器,這樣的裝備標準放眼望去也沒有幾個國家能達到。
作為歐洲強勢國家的法國,僅僅抵抗39天之後,就被德國全面佔領。英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抵擋德國人的進攻時,還是靠着英吉利海峽才勉強的保住了軍隊,蘇聯更是唯恐避之不及,暗中同德國簽定了和約。
德軍更是只用了28天就攻下波蘭,半個月攻下比利時,這樣的數據讓誰看到都會倒吸一口涼氣,當時德國海軍正蓄勢待發,進軍英國,只要希特拉一個念頭,英國就會覆滅。
當時的德國是所有歐洲國家的噩夢,但是最後卻敗在了蘇聯的手上。
在我們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希特拉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因為他在那時對猶太人進行了殘酷的大屠殺,很多人因此而喪生。
事實上,斯大林和希特拉一樣都是心狠手辣之輩。斯大林對自己的部下非常嚴厲的,只不過他將殘暴的一面都展現在了部隊上,而不是對那些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人。
經過統計斯大林在二戰時期中下令處死了四百多名將領,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因為希特拉在1944年遇刺後,才殺死了20多位將軍。
在戰場中,斯大林處死了很多被指責為懦夫和失敗者的將領。有些將領確實有誤判,但有些則是斯大林蓄意誣陷,目的就在於加強他的權利。
希特拉對待德國軍官的手段在斯大林眼中就像小孩子過家家。當德國提出用斯大林被俘兒子的命換一名也同樣被俘的德國高官時,斯大林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可見他為了保住蘇聯有多麼狠。
斯大林也在戰時設立了督戰隊,以監察並處罰在戰鬥中表現欠佳的戰士。任何逃兵和沒有完成任務的士兵都會被直接處死,或者送上軍事法庭。
當然,面對這樣的高壓政策,如果說蘇聯軍隊不出一點問題是不可能的。早在和德國開戰之前斯大林就曾經對軍隊進行過大清洗。
在這場大清洗當中,為了保持軍隊的純粹性。他處死了35000名官員,其中80%的人直接被判了死刑。
這次肅清行動讓蘇聯的紅軍元氣大傷,導致他們在同德國的作戰中輸的一塌糊塗,而且還被德國人團團圍住並俘獲了不少人。
試想在沒有指揮官的情況下,作為一名蘇聯士兵,在看到德國的鋼鐵洪流之後,怎麼會生出鬥志呢?所以蘇聯在戰爭開始時的失利,也是正常現象。
事實上斯大林採取的鐵血政策,也有屬於他戰略考量。他希望以此來刺激蘇聯人的鬥志,提升他們的作戰效率,提升他們的戰鬥力。
1941年德國開始舉兵向蘇聯進犯,蘇聯當時的防衛力量非常脆弱,斯大林並未來得及作好防守準備,所以德國人的進攻簡直是不可阻擋。
當時的蘇聯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斯大林為了鼓舞蘇聯人民的鬥志,不惜動用鐵血手腕,讓他們奮起反抗,捍衛國土。
不過好在最後這樣的政策還是有所成效,蘇聯士兵悍不畏死的向德國人發起衝鋒,從而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在蘇聯人的努力下,德國人被趕了出來,然後蘇聯人一鼓作氣直接平推了德國。蘇德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影響最大的一場戰役,而且斯大林的政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其實,斯大林的高壓政策並不是德國戰敗的唯一原因,蘇聯的嚴寒天氣,再加上由於超長的戰線導致德國的後勤補給不足。而且當時德國國內的生產停滯不前,這都對戰爭的進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蘇聯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嚴寒天氣。德國軍隊在蘇聯寒冷的冬天舉步維艱,這樣的自然環境對蘇聯的戰爭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德國的後勤補給線也很難被拉長,從而大大降低了他們的戰鬥力。如果你身處蘇聯的冬天你就能看到高級士官穿着從蘇聯街邊商店搜出來的女裝禦寒,而士兵凍得瑟瑟發抖。
德國國內的生產停滯不前也是導致戰爭結局的一個原因,隨着戰事的繼續,德國軍隊的生產效率愈來愈低,已不能應付長時間的戰爭需要。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德國和蘇聯激烈戰鬥的時候,日本卻偷襲了美國,將這個戰爭機器捲入了這場大戰當中。
美國宣布加入二戰,而且因為美國國土在戰場後方,所以自然而然的充當起了後勤保障的這一角色。
就在蘇德戰爭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美國一宣布下場,就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蘇聯的頹勢,並為日後的反擊打下了基礎。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蘇聯的抵抗非常激烈,傷亡數字更是讓人觸目驚心,斯大林的決策為蘇聯勝利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但是斯大林是一位集傑出領袖與殘忍專制於一身的人物,他這一招固然奏效,卻也是損失慘重,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我們不能對他們的功過進行簡單的評判,應站在歷史的立場上,對他們所做的一切進行客觀的考察,以求正確的判斷,從而為後世指明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