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爆震發動機首飛成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爆震發動機太厲害了,和現有的渦噴、渦扇發動機是一個完全不同原理的,適合於高空高超音速的新型動力系統。
其實,講爆震發動機本身的原理,我並不專業。還是來講一講爆震發動機的應用前景吧。
有不少人在說爆震發動機將是我國6代機的動力系統,有點誤讀了。
首先,從應用的時間上,爆震發動機恐怕趕不上6代機。如果真要用爆震發動機,中國6代機出來的就太慢了。其次,真要是裝上爆震發動機,新的飛行器還能不能叫戰鬥機就要打一個問號了,能夠執行的功能和現有的戰鬥機會有很大的差別。
爆震發動機的應用前景有兩層。
第一層是遠景的應用,可以說是"星辰大海"。安裝到飛行器上,可以實現臨近空間高超音速的飛行,執行轟炸任務,執行反導攔截任務,效果是杠杠的。這種飛行器使用的武器大概率會是激光之類的武器,飛行高度已經可以達到數萬米,甚至更高的高度。在這樣的高空,空氣極其稀薄,大氣引發的激光的衰減可以忽略不計。那麼激光武器威力無窮。
第二層,可以用在空天飛機上,航天發射的載具就可以具備重複使用的效果了。這個重複使用的次數就不是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能相比的了。吸氣的動力裝置,不需要自帶氧化劑。航天發射的成本可以比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再降低一個數量級,這將意味着航天"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那就真是"星辰大海"。
這個是遠景的應用,有多大不敢說,起碼不會在10年之內出現。
對我們來說,更現實的是近景的應用,也就是當前可能的應用。近景應用會是多長時間呢?最短可能短到三五年的時間。
近景應用主體是什麼呢?主體是高超音速導彈。現有的高超音速導彈,可以大體上分為助推滑翔類的和高超音速巡航類的。
爆震發動機用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上的。這個東西一旦用上去,以大閱兵當中看到的東風-17為例。東風-17的彈頭跟助推器相比,體積重量相當懸殊,由大大的助推器推着一個小小的彈頭。如果改成爆震發動機,大助推器沒有了。作為動力部分的爆震發動機和彈頭之間的比例就會變得空前的協調。
東風-17的助推器是固體火箭,體積和重量占絕大多數比重的是氧化劑,爆震發動機是利用大氣中的氧氣作為氧化劑的,不需要自帶氧化劑了,只需要帶燃料即可。
FB-1使用的燃料就是普通的煤油,既便宜,使用起來又很方便。這樣一來,或許會是一個體積僅僅相當於東風-17彈頭兩倍大小的一個導彈,射程、威力和現有的東風-17差不多完全一樣。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彈道導彈統統都被淘汰了,包括戰略核導彈,不再用彈道導彈了,而是使用吸氣式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由於體積重量比同射程、同威力的彈道導彈要小得多。
如果裝到核潛艇上,可以裝的數量要多得多了。核潛艇上的「龜背」徹底沒有了,甚至常規潛艇的魚雷發射管都可以發射,就像今天的「戰斧」導彈一樣。陸基的戰略導彈也用不着像東風-31、東風-41的大傢伙了,變得小巧玲瓏,價格大幅度下降。現有的反導系統、反導技術無法攔截,因為它的末端是可以機動的。
在戰爭攻防當中,「矛」變得更利了,「盾」失效了。僅是近期的應用前景,基本上就可以顛覆未來的武器裝備體系,乃至整個的未來戰爭。這是一個近期應用場景。
至於說遠景的「星辰大海」就更厲害了。遠景的「星辰大海」不僅僅用于軍事,和平運用的前景更加地美好。不要僅把爆震發動機當作所謂6代機的動力裝置,有了這個東西,可能還用不着生產6代機,戰鬥機的歷史使命就會終結了。僅僅它的近期應用前景就是顛覆式的,可以起到「翻盤子,掀桌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