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2023年09月25日18:33:05 軍事 1412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標題:中國核潛艇之父:隱姓埋名的航海英雄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有些人默默奉獻,從不尋求回報。他們將家庭、親情置於國家使命之上,為了國家的強大毅然決然投身危險的科研工作。今天,讓我們聚焦於一個名叫黃旭華的偉大航海英雄,他是中國核潛艇之父,一位隱姓埋名三十年的堅韌戰士。

1987年,一篇名為《赫赫無名人生》的報告文學在上海《文匯月刊》發表,揭開了這位偉大人物的神秘面紗。然而,文中並未提及他的真實姓名,而是以「黃總設計師」來代替,以確保國家安全。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黃旭華,1924年生於廣東海豐縣,出生在一個家族世代為醫的家庭。一開始,他也積極學習醫術,但逐漸意識到中國最迫切需要的不是醫生,而是強大的國防力量。於是,他毅然放棄醫學,投身軍事科研。

1945年,黃旭華考入國立交通大學造船專業,為了實現國防夢,他掌握了船舶製造技術。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急需強大的國防力量,黃旭華的機會也隨之到來。他被邀請加入核潛艇的研製,這項工作極為保密,一旦加入,將無法退出。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黃旭華堅定地接受了這一挑戰,進入核潛艇攻關組。然而,他們面臨巨大的困難,失去了蘇聯的援助,中國的核潛艇研究陷入停滯。沒有資料,沒有現代高科技,攻關組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從零開始。

黃旭華不僅要處理核潛艇的外殼設計,還面臨龐大的數學計算問題。那個時代,中國沒有現代計算機,每個計算都需要手工完成,並且一旦出現錯誤,所有計算都得重新開始。為了保證準確性,攻關組分為三個小組,反覆核對計算結果。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工作的困難並未讓攻關組氣餒,他們堅韌不拔,完成了所有計算。然而,生活條件也十分艱苦,核潛艇研究基地選在一個荒島上,惡劣的氣候和物資匱乏成為常態。但他們知道,國家需要他們。

核潛艇的內部構造更是一個巨大挑戰,攻關組在一片空白基礎上進行探索。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黃旭華和攻關組需要克服一個重要問題,即核潛艇的重心控制,這對成功下潛和上浮至關重要。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儘管面臨巨大風險,黃旭華主動請纓參加核潛艇的深潛極限試驗,以確保一切完美。在測試中,核潛艇發出吱吱聲,緊張氣氛瀰漫,但最終,所有設備正常運轉。

1988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完成了性能測試,黃旭華和攻關組完成了祖國交給他們的任務。然而,他們並未褪去戰袍,而是繼續為中國的核潛艇發展努力奮鬥。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在離家三十年後,黃旭華終於與母親曾慎其重逢。母親九十三歲,黃旭華不再年輕,但他依然在為國家的使命默默付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雖然退役,但黃旭華的堅持未曾停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一群無名英雄默默奉獻,他們的付出和堅韌精神鑄就了偉大的中國夢。他們是國家的驕傲,是值得我們永遠懷念和尊敬的人。黃旭華的堅持和無私奉獻精神將永遠激勵着我們,為了國家,不論困難多大,我們都應努力前行。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對於這個故事的看法與觀點性分析:

黃旭華的故事讓人深受感動,他是中國核潛艇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三十年的隱姓埋名,為了國家的安全毅然決然投身科研工作,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從這個故事中,可以得出幾個重要觀點和看法:

愛國情懷至上: 黃旭華的故事

彰顯了深厚的愛國情懷。他明白國家的需要勝過個人的慾望,毅然放棄了醫學事業,投身國防科研,為國家的國防事業獻出了全部力量。這種無私的愛國情懷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一種寶貴的品質,激勵着人們為國家的繁榮和安全而努力奮鬥。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堅韌不拔的精神: 黃旭華和他的攻關團隊在面對重重困難和挑戰時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們在技術、設備、生活條件等方面都面臨極大的困難,但他們沒有被逆境打倒,始終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最終完成了核潛艇的研製。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在科研和創新中至關重要,也是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動力之一。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家庭與國家: 黃旭華在家庭和國家之間面臨了巨大的選擇。當他收到母親的信,得知父親因病去世時,內心痛苦不已,但他仍然堅守在科研一線,因為他明白國家的使命和責任。這種犧牲個人的選擇常常出現在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身上,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彰顯了國家至上的信念。

科研成就與國家榮譽: 黃旭華和攻關團隊的努力最終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中國成功研製出第一艘核潛艇,確保了國家的安全。這不僅是科技的勝利,也是國家的榮譽。科研工作者的付出和創新成果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們的成就不僅是個人的榮譽,也是整個國家的驕傲。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總之,黃旭華的故事是中國科技事業中的一顆耀眼明珠,他的愛國情懷、堅韌不拔的精神、家庭與國家的選擇,以及科研成就與國家榮譽,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重要元素。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只要堅持追求夢想,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就能成就偉大的事業,為國家的繁榮和安全貢獻力量。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傳承和崇敬。

1987年,廣東老人收到一份雜誌,才知消失30年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 天天要聞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大量生產殲10C,原因到底是什麼,這些有多關鍵? - 天天要聞

中國大量生產殲10C,原因到底是什麼,這些有多關鍵?

中國航空工業在過去幾十年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殲-10C作為一款自主研發的先進戰鬥機,近年來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它的批量生產不僅體現了中國空軍的現代化進程,也反映了多重戰略考量。那麼,中國為何要大量生產殲-10C?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它對中
印巴之戰後,印度選擇慶祝,美國加速打造「金穹」防禦系統! - 天天要聞

印巴之戰後,印度選擇慶祝,美國加速打造「金穹」防禦系統!

印巴之戰確實嚇到美國了。印度在戰後選擇了掩蓋真相,發佈勝利消息,並回到戰場各種擺拍!儘管有遊行要求莫迪政府公布真相,但印度還是一種全民看熱鬧的氣氛。當事人看熱鬧,但美國選擇看門道!美國昨天今天發佈的這幾個信息,零散看沒什麼,合併起來,很明顯
擴大軍事行動,以軍向加沙地帶增派兵力 - 天天要聞

擴大軍事行動,以軍向加沙地帶增派兵力

據以色列陸軍電台當地時間21日消息稱,作為擴大軍事行動的一部分,以色列國防軍20日晚向加沙地帶增派了兵力。△加沙地帶20日早些時候,以軍總參謀長扎米爾表示,將擴大在加沙地帶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清除並摧毀哈馬斯的基礎設施,並佔領更多的領土。
特朗普宣布建「金穹」導彈防禦系統,項目中又有老熟人?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宣布建「金穹」導彈防禦系統,項目中又有老熟人?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周二(5月20日)宣布,將推動總額達1750億美元的「金穹」(Golden Dome)導彈防禦計劃,部署在陸地、海上與太空,整合「次世代技術」,包括太空感測器與激光攔截裝置,用以偵測、追蹤並摧毀彈道與高超音速導彈。 特朗普表示,已確定了該項目的架構,並聲稱該系統有望在三年內,也就是他第二任期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