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未知的太空,人們總是充滿好奇,它到底存在些什麼?
浩瀚無垠的星辰、巨大質量的黑洞、無法想像的生物等等,或是為了外界探索,或是為了搶佔資源,探索神秘太空的那股熱情與渴望,無形中促使着航天事業的發展。
在過去的年代,大多數時候都是根據相關理論推測,畢竟時代科技發展局限於此;
新世紀的今天,許多國家都擁有衛星、火箭和探測器,最大限度實現了宇宙數據的獲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國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佼佼者」,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五號,從神舟六號到神舟十四號,中國一步步實現了空間站的建立。
每次聊到這裡,筆者都會有無限感慨,神州大地為什麼能這般出色?
一方面我們不怕苦不怕累,每位國人都有信心攻克難題,即便是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另一方面我們敢於嘗試,就拿載人升天來說,楊利偉用親身之行實現了「載人零突破」。
看似表面享受了無數榮譽光環,背後其實是莫大的付出,汗水、心血甚至個人生命。
除了楊利偉之外,絕不能忽略他的夫人張玉梅,兩個人曾經在一所學校讀書,後來被「婆婆」看中親自牽線,這才有了接下來的幸福生活,如今「楊嫂」也身負航天重任。
緣分至巧
楊利偉和張玉梅都出生在遼寧葫蘆島,兩個人都沒想到會是彼此未來的伴侶。
高中時期飛行學院赴校招生,楊利偉以出色的身體素質通過各項篩選,於同年6月被保定空軍第二預備學校錄取,開始為期四年的學習。
張玉梅同樣很出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到錦州師範學院。
對於楊利偉三個字,她或多或少有些耳聞,小縣城能出一個航天員,自然是各種刊報賀喜。
如果不出意外,他的人生之路會百般順遂,每個人在茶餘飯後都在盡情展望着他的未來。
飛行員的職業不同於其他,平時訓練不容有半點含糊,楊利偉思想上沒有半點鬆懈,大學的時間幾乎全部花費在理論和實踐上,你說這能不優秀嗎?
看到孩子一天天長大,楊利偉的母親有些着急,因為村裡他的發小都陸續結婚生子。
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咱不要求親家多出色,這好歹學歷得跟上吧,後來她把這件事情委託給了自己的同事任彥秋,後者便介紹了朋友的妹妹張玉梅。
兒子平時比較忙,母親決定先替他物色一番,沒想到一下就對上了眼,隨即決定進行牽線。
楊利偉和張桂梅見面後,對彼此的印象都很好,加上有着共同的愛好和話題,沒過多久便確立了戀愛關係。
雙方互相了解的過程中,楊利偉得知對方是自己的校友,無形中再次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理想再怎麼美好,有些現實問題不得不考慮,楊利偉在部隊中執行任務,張玉梅卻遠在遼寧老家,這樣聚少離多很大程度上會對飛行員造成影響。
為了解決楊利偉的心憂,部隊允許家屬進行隨軍,張玉梅放棄了多年努力的舒適圈,跟隨丈夫來到部隊,替他做好「後勤工作」。
肩負重任
1995年,兩個人迎來了兒子的出生——楊寧康,寓意安寧健康。
別人都在拚命賺錢,楊利偉卻一心為了祖國,多次服役申請書的遞交。張玉梅看在眼裡疼在心裏,但為了丈夫為了家庭,她必須承擔起重任。
很多人無法理解這種概念,此時楊利偉已經參加了航天員選拔,每天都在進行緊張訓練。
這期間張玉梅曾患腎病,每個月都要住院半個月之久,她都沒有告訴自己的丈夫,只為讓他不受影響,這種感覺是多麼的無助?
平時打電話,張玉梅什麼時候都在聊孩子,寧康又得到表揚了,寧康又獲得獎狀了……
看似在報喜,實則是為了更好的遮憂,不管丈夫再怎麼問,她永遠都是那句話:我在家等你平安歸來。
2005年楊利偉領命出征,全國人民內心都很激動,張玉梅卻始終沒有發聲。
這不是因為她沒有話說,而是因為太多的話想說,但在這一刻張玉梅最大的奢望是「平安」。
在繞地球飛行14圈後,楊利偉成功返回地球,華夏兒女的航天夢想終於成為了現實。
或許張玉梅受到了丈夫的感召,自己後來也加入到航天隊伍中,負責航天資料的整理收集工作,如此言行引得了無數國人的敬佩與尊重。
笑侃人世間
寫到這裡,筆者內心最大的感受是動容。
張玉梅能夠做好丈夫的後方保障,這本身就是對航天事業的貢獻,但她從未有過計較得失,什麼時候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航天工作中,看來因為在她的眼裡,根本不存在個人利益。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新中國成立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航天隊伍中,他們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用「一輩子」探索星辰大海,只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請向「這群人」獻上心底那份最崇高的尊重與敬意。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