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江月
接連兩天,俄羅斯對烏克蘭包括首都基輔在內的重要城市,進行的導彈襲擊。
據烏克蘭TSN電視台、「24tv.ua」網站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地時間11日晚稱,俄軍當天早晨向烏克蘭發射了28枚導彈,其中20枚被烏防空系統擊落。不過,俄羅斯方面公布的導彈襲擊數量比這個要多。
此前一天,俄羅斯利用遠距離導彈,對烏克蘭基輔等多個城市精確打擊,被打擊的目標據稱包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辦公室和烏克蘭安全局大樓。
在結束打擊後,俄方的總結是這次打擊的目標全部實現。據烏克蘭獨立新聞社報道,烏國家警察局稱,烏克蘭首都基輔等多個城市遭導彈襲擊。有媒體透露,俄羅斯在當天總共發射了超過150枚巡航導彈和精確制導彈藥,打擊了烏克蘭全境的重要目標。
尤其是,針對烏克蘭的重要能源設施進行了衝突爆發後最猛烈的打擊。導致現在,烏克蘭已經宣布不得不暫停向歐洲輸送電力。那麼,在克里米亞大橋遭遇「汽車爆炸」襲擊之後,俄烏衝突會全面升級嗎?
在俄羅斯大規模轟炸、打擊烏克蘭之後,德國方面宣布,七國集團領導人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將於11日舉行緊急線上視頻會議,討論烏克蘭事態。澤連斯基聲稱,烏克蘭不會被嚇倒,俄羅斯試圖將烏克蘭從地圖上抹掉。
面對俄烏衝突的升級,實際上,在克里米亞大橋被襲擊之前,俄羅斯曾透露出要與美西方達成協議,解決俄烏衝突的意願。
自俄烏衝突爆發後,土耳其實際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俄羅斯與美歐等西方國家之間的「溝通者」,負責牽線搭橋,能夠在一定條件下達成雙方能夠接受的協議。在衝突初期,土耳其還促成了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多輪談判。
再比如,土耳其促成了俄羅斯與烏克蘭在聯合國監督下的糧食出口協議。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最近,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俄總統普京通話後,又有一個重要信號被釋放出來。土耳其總統發言人卡林表示,俄總統普京希望與西方達成一項新的「大協議」,從而明確俄羅斯在世界秩序中的新位置。
儘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之前簽署了一份「不可能與普京進行談判」的法令。但是,必須承認,與一個龐大的俄羅斯之間的武裝衝突,很可能單靠戰場上很難最終分出誰勝誰負。癱瘓俄羅斯、分裂俄羅斯,更是不現實。而且,如果突破俄羅斯的紅線,衝突就沒有底線。
最後還是需要談判來結束。否則,雙方俄烏雙方,包括烏克蘭身後的美歐國家,都會陷入戰爭泥潭。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土耳其方面認為,俄羅斯與美西方舉行一場談判,達成某種協議,有着「更大的意義」。因為,俄烏衝突背後,其實還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矛盾。
關於這項「大協議」,土耳其方面表示,毫無疑問會關係到烏克蘭,但更大的問題實際上是俄羅斯與西方世界之間的一項新協議。因為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莫斯科方面認為,冷戰結束時俄羅斯與西方達成的協議,不再反映當今俄羅斯的地位。卡林說,克里姆林宮認為,「現在是一個新的俄羅斯,一個新的世界,有了新的現實,所以應該達成新的協議。」
於此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到,一位歐洲重要政治家的聲音,那就是德國前總理,執政長達16年的默克爾。她日前再次就俄烏衝突表態,「只有在俄羅斯的參與下,歐洲的持久和平才能實現」。可以說,這句話點出了解決日漸升級的俄烏衝突的關鍵。
默克爾警告稱,俄烏衝突是個「轉折點」,必須認真對待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言論。「我們都被強烈建議認真對待這些話,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把這些話看成是虛張聲勢」。默克爾還表示,如果歐洲的安全沒有俄羅斯的參與,冷戰就不會真正結束。
這不是默克爾卸任德國總理後第一次就俄烏衝突表態。9月27日默克爾也曾發出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京應該被視為一個嚴肅的對話夥伴。默克爾稱,認真對待普京的表態絕不是軟弱或綏靖政策,而是一種在政治上明智的表現,這有助於創造新的迴旋餘地。
可以說,面對俄烏衝突局勢面臨升級、甚至可能失控變成無底線戰爭時,闊別歐洲政壇已久的德國「鐵娘子」,終於忍不住了。因為默克爾作為成功帶領德國走向歐洲經濟第一的領導人,對事態發展有着非常準確的洞察力。
從之前北溪管道罕見地被多處爆炸破壞,默克爾已經預判到,俄烏衝突如果繼續對抗下去,很可能變成無底線的戰爭。果不其然,之後就發生了克里米亞大橋遭汽車爆炸襲擊,一度癱瘓的事件。而俄羅斯為了報復和警告,重新對烏克蘭的基輔等全國重要目標進行導彈轟炸。
實際上,默克爾對整個歐洲發出了三個警告。第一,普京的話不應該被忽視。第二,現在必須創造迴旋的空間。俄羅斯已經發出嚴厲警告,不排除使用核武器來「保衛國土」。以默克爾對俄羅斯的了解,這不是虛張聲勢。
第三,歐洲必須着眼於未來。這是默克爾政治智慧的體現,因為歐洲當前面臨嚴峻的通貨膨脹、能源危機,冬季即將來臨,歐洲經濟和社會穩定面臨重大考驗,解決這些問題,一個關鍵在於歐洲與俄羅斯必須有一個穩定的合作關係。
大型基礎設施遭到破壞和襲擊,可以是說讓「紅線」被模糊了,一旦紅線沒有了,衝突也將會變得無底線。很多歐洲軍事專家就警告,針對克里米亞大橋的爆炸事件與最近北溪管道的破壞事件之間存在着「某種聯繫」。兩次事件之後,再無「紅線」。
因此,俄羅斯針對基輔的決策中心,進行大規模的報復性打擊也就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