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之前公開表示,炸毀俄羅斯通往德國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路,對於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然而在9月30日,布林肯卻「話鋒一轉」,公開宣稱,俄氣管路被炸,是歐洲擺脫俄羅斯能源的「巨大機會」,布林肯同時鼓勵歐洲減少使用燃料,同時表示美國可以成為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表態來看,美國不再裝了,直接表明了美國的立場,歐洲能源市場是美國的目標,不過美國至今還沒有承認自己發動攻擊了俄氣管路。
實際上在丹麥公布俄氣管路被炸之後,波蘭前外長在第一時間就公開表示「感謝美國」,在對於俄氣管路問題被炸的民意調查來看,大部分人都是認為美國發動了襲擊炸毀了俄氣管路。隨着在丹麥海域的俄氣管路被炸,俄羅斯通往歐洲的2/5的輸氣能力受到了影響,因此美國是「一石多鳥」,成為了最大的贏家,這是外界普遍懷疑美國發動襲擊的主要原因。美國原本就是天然氣的重要開採國,在美國陷入通貨膨脹的時候,美國需要大量出口能源,歐洲市場成為了美國的目標。
除了利益上的考慮,美國海軍擁有的裝備也是被懷疑發動襲擊的因素,美國海軍核潛艇擁有可以運送蛙人作戰的潛行器,同時美國海軍還有無人潛艇,可以進行水下作業。美國海軍多艘攻擊型核潛艇可以攜帶特種作戰的小型潛艇設備,因此具備在80米水深作業的能力,可以通過在管路附近布置烈性炸藥,通過遙控的方式摧毀俄氣管路,由於是在美國情報控制的區域行動,美國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因此在管路被炸之後,美國第一時間就撇清關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9月30日的表態引發了普遍的關注,如今歐洲已經陷入了一場新的危機,因為對於美國充滿了疑慮,從挪威動用F-35A閃電II戰鬥機在油氣田附近的戰鬥巡航就看得出挪威的擔心,挪威已經對於自己的天然氣開採有了疑慮,擔心哪一天突然遭遇襲擊。挪威不僅僅動用F-35A戰鬥機保護油氣田,而且還動用了多艘軍艦在北海執行任務,從而對於油氣設施進行保護。挪威關注油氣田,還因為一條「波羅的海管路」在9月27日開通,就是在俄氣管路被炸的第二天,這條管路是用來向波蘭輸送天然氣。
通過俄烏衝突,美國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在歐洲陷入混亂的時候,大批資金迴流到了美國,同時歐洲向美國採購了大批軍火,為此美國的軍火商在「加班加點」。隨着俄氣管路被炸毀,美國又可以至少撿到相當於每年上千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的液化天然氣的市場份額。202210018/航空視界/AZ,從美國在俄烏衝突中的表現也看得出來,美國不願意烏克蘭和俄羅斯進行談判,美國試圖讓俄烏衝突長期化,從而進一步讓歐洲陷入混亂,獲益的是美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