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中國第9個烈士紀念日。從中央到地方都舉行了紀念活動。「哪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事迹永垂不朽」……互聯網上的人們用各種真摯話語表達着對烈士的哀思和緬懷。

9月30日是中國第九個烈士紀念日,抗戰老戰士代表、抗戰將領親屬代表、學生代表、部隊官兵代表和首都各界人士等在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加「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活動,緬懷英烈不朽功勛。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設立了烈士紀念日。美國、英國有陣亡將士紀念日,俄羅斯有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法國有停戰紀念日。儘管各國叫法不同、儀式有別,但內核卻基本一致,即緬懷戰爭中的逝者,警示人們珍愛和平。
人類崇拜英雄,烈士則是「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英雄。
中國設立烈士紀念日,既是緬懷在反抗侵略、民族獨立戰爭中犧牲的英雄,也是緬懷在新中國成立後守護萬家燈火、推動經濟建設中犧牲的英雄。抗洪抗震中犧牲的子弟兵,抗疫中犧牲的醫護人員,打擊毒販中犧牲人民警察……都屬於後者。
紀念烈士,是為了銘記。今天的每個人能遠離顛沛流離、飢腸轆轆,沐浴在最撫凡人心的煙火氣兒中,是無數烈士馬革裹屍、大義凜然換來的。但隨着承平日久以及社會轉型,烈士們的印記在一些人心中逐漸模糊、淡忘。
烈士是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是英雄主義的化身。中國素來關愛、優待烈士遺屬,也呵護烈士英名。近年來,已有多人因詆毀、侮辱英烈被刑拘,一些地方侵佔烈士陵園等行為受到法律懲處。紀念烈士,是要讓全國民眾重溫烈士的功勛,讓每個人從內心深處認識英雄、敬重英雄,也讓烈士歷史遺產、設施得到更好保護。
紀念烈士,是為了凝聚。外部看,中國逐漸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央,面臨的國際紛爭增多;內部看,社會經濟快速轉型下,中國還有很多矛盾待解,還有很多功課待補。換句話說,中國處在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
上下同心,其利斷金。從古至今,英雄都是最閃亮的坐標,承載着跨越時空的強大信仰。紀念烈士,能汲取信仰的力量,激起全民情感共鳴,將所有人凝聚起來。
紀念烈士,是為了警醒。儘管中國早已走出了「亡國滅種」的險境,儘管21世紀後的國際局勢整體穩定,但在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下,全球地緣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局勢和中國周邊環境面臨著更多不確定性、不穩定性。2022年的俄烏衝突,用血腥殘酷再次提醒着所有人世界並不安全。
中國紀念烈士,既表明中國反對戰爭、愛好和平的姿態,也旨在提醒世界各國「以和為貴」。
和平時代不意味着烈士的沉寂,不意味着英雄的退場。今天的中國,重溫烈士們的柔腸鐵骨,緬懷他們的慷慨悲歌,依然很有必要,很有意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