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初期,為什麼部隊傷亡大,解放軍有三個沒想到

2022年07月01日08:50:08 軍事 1315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期間,越軍的作戰指導思想或者說戰略方針是「積極防禦」。由於國土面積狹小,戰略縱深淺,越軍對其「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解釋是:「反對誘敵深入」、「固守第一線」、「在第一線取勝」。 根據越南北部的地形特點,越軍明確提出要實行「區域性防禦」,要求各部隊打「地區保衛戰」。越軍所說的第一線,是指距離邊境線50公里範圍之內的越南北部淺近縱深地區。

越南北部邊境地區為高山區,是我國雲南山脈向中南半島的延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大多數是土山或者土夾石山,部分是石山。土山坡度較緩,多在20至45度之間。石山坡度較大,經過雨水多年沖蝕,形成山勢陡峭的岩溶地貌,山上的石縫和石洞很多,便於隱藏人員和物資。

這一帶氣候炎熱,雨水多,植物生長茂盛,不論土山還是石山,大部分地區為茂密叢林及高草所覆蓋,形成天然的偽裝隱蔽層。這種地形給軍隊機動、觀察和射擊都增加了困難,但是對於防禦一方來說,因為有很好的天然屏障和大量的遮蔽物,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

對越反擊戰初期,為什麼部隊傷亡大,解放軍有三個沒想到 - 天天要聞

越軍的所謂「區域性防禦」,就是根據作戰需要,把主力部隊部署在某個地區(省、縣、鄉、社),與當地的地方部隊、民軍相結合,共同防衛,打「地區保衛戰」。越軍提出,一個縣的武裝力量要能夠拖住進攻方的一個師。越南民軍的數量相當龐大,河內當局規定,學校、工礦企業參加民軍的人數要達到總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農村參加民軍的人數要達到總人數的百分之十至二十,差不多家家戶戶都發了槍。

越南民軍的武器裝備,除了有衝鋒槍和輕重機槍之外,還有40火箭筒和無坐力炮。對民軍不僅區分防守區域,指定防禦陣地,而且戰時還派有公安人員指揮(監督),規定其射擊位置和開火時機,如果違反規定逃避戰鬥,就扣發口糧甚至逮捕關押。越南老百姓迫於這種壓力,以及在反華欺騙宣傳的蠱惑下,也具有一定的頑強性。

越軍「區域性防禦」的陣地,凡是由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佔領的,通常選擇在便於對方運動的道路和谷地兩側的高地,構成較為堅固的支撐點;在不便於大部隊運動的地形上,則由部分地方部隊或者民軍防守。工事構築利用自然條件,修在道路、谷地兩側高地的山腳和山腰,有時在靠近山頂處也修築工事,以控制制高點,形成山腳、山腰、山頂多層陣地。

對越反擊戰初期,為什麼部隊傷亡大,解放軍有三個沒想到 - 天天要聞

在山腳的陣地上,配置衝鋒槍、輕機槍、無坐力炮、火箭筒等近射程武器;在山腰和山頂的陣地上,配置射程較遠的重機槍高射機槍迫擊炮,甚至85加農炮。有時在較為低緩的土山上,構築大片由塹壕、交通壕相連接的野戰工事,目標雖然很明顯,但是配置的兵力並不多。其主要兵力和火器仍然分散配置在兩側隱蔽位置,甚至配置在鄰近的小山包、叢林、竹叢和岩洞等處,以側射、斜射、倒打、交叉火力控制陣地。

在陣地前方,除了由守陣地的主力部隊或者地方部隊派出警戒分隊之外,還配置有民軍。這種「區域性防禦」,由主力部隊、地方部隊、民軍三種力量統一部署,基本上形成了以主力部隊防守的支撐點為骨幹,佔領和控制相當正面和縱深的陣地配系。越軍「區域性防禦」的作戰手段,基本上可以概括為:頂、藏、散、打四個字。

當我軍進攻時,越軍首先依託既設陣地,按既定作戰方案進行抗擊,在我軍優勢兵力火力打擊下頂不住時,則利用天然隱蔽條件潛藏起來,等我軍接近時突然開火,或者在我軍一梯隊通過後,以突然火力殺傷後續部隊,如果地形不利於就地潛藏,則化整為零,分散潛藏,等我軍第一梯隊通過後,再出來打後續部隊。越軍擅長利用有利地形的掩護,隱蔽實行近戰和游擊性襲擾。

對越反擊戰初期,為什麼部隊傷亡大,解放軍有三個沒想到 - 天天要聞

我軍在自衛還擊作戰初期,由於缺乏在熱帶山嶽叢林地同越軍作戰的經驗,對越軍「區域性防禦」作戰的特點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吃了一些虧,進展速度較慢,部隊傷亡較大,主要體現為「三個沒想到」。

按照一般作戰規律,有大量塹壕交通壕的地方,必然是敵人兵力和火器配置較多的陣地,因此我軍炮火就集中射擊這些地方。其實越軍是分散隱蔽配置在陣地兩側或者縱深我軍觀察不到的位置,這就使得炮火殺傷效率大大降低了。在我軍猛烈炮火襲擊下,敵人隱蔽起來不射擊,我軍往往以為敵人已經逃跑或者被消滅了,因而麻痹大意,以密集隊形進攻,衝擊佔領陣地。

結果當我軍接近敵人陣地而炮火不便支援時,越軍以突然火力殺傷衝擊的步兵和坦克。攻佔敵人陣地之後,看不到敵人,聽不到槍響,又以為敵人已經逃跑或者被消滅了,實際上敵人就潛藏在附近幾米、幾十米的山洞、石縫、草叢、樹叢之中,往往乘我不備,突然出現,實施襲擊。

對越反擊戰初期,為什麼部隊傷亡大,解放軍有三個沒想到 - 天天要聞

42軍125師原計劃用一天的時間殲滅復和地區越軍,迅速打通通往高平的交通運輸線,爾後向廣淵發展進攻,從東面威逼高平,配合主力圍殲高平之敵。但實際上打得很不順利,用了三天時間才基本殲滅復和之敵,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越軍分散隱蔽,突然開火的戰術特點。

復和地區的石洞、石縫、地道和甘蔗地很多,開始部隊只注意攻佔高地,而沒有注意隱蔽起來的敵人,往往是打下高地向縱深推進時,又遭到後面越軍火力襲擊,吃了不少虧。通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敵人分散鑽洞,洞口死角大等特點,採用小群多路戰術,組織火力封鎖洞口,逐個攻殲石洞、地道之敵,才減少了傷亡,加快了速度。

對越反擊戰初期,為什麼部隊傷亡大,解放軍有三個沒想到 - 天天要聞

按照一般地形的作戰經驗,一個高地的主峰(山頂)被佔領了,處於這個高地山腰和山腳陣地上的敵人,就會動搖甚至逃跑。可是在越南北部的複雜地形上,有時佔領了山頂,卻看不到山腰和山腳的敵人陣地,不能直接威脅到他,他就繼續守在那裡不走。我軍按照一般常規去處置,佔領了山的頂端,控制了制高點,看不到下面的敵人陣地,就以為全部佔領了這個高地,結果後續部隊遭到山腰和山腳陣地之敵的突然射擊,增大了傷亡。

124師372團於2月19日傍晚,攻佔高平市東南屏障博山和17號高地主峰之後,由於沒有對靠近公路的山腳進行搜索,當軍坦克團3營向17號高地前進以配合步兵行動時,突然遭到博山和17號高地、526高地靠近公路一側,隱蔽在山腳竹林、芭蕉林和房屋後面的越軍反坦克火力的阻擊,當即被擊毀3輛,擊傷2輛;1營從17號高地下山向公路靠近時,也遭到越軍火力點射擊,建制被打亂,全團無法前進。

對越反擊戰初期,為什麼部隊傷亡大,解放軍有三個沒想到 - 天天要聞

按照一般作戰常識,一個高地被佔領了,那麼兩側的山谷、小山包也就不會有敵人了;前面部隊打過去了,就意味着敵人已經被消滅或者逃跑了。這個時候,後續部隊在開進中往往不大注意偵察、搜索,結果遭到敵人驟打即停的火力襲擊。遇到這種情況,有的部隊,特別是後勤分隊,開始時並不重視,以為只是少數殘敵襲擾,稍加掩護又繼續前進,結果連連吃虧。

121師在向高平西側進行大縱深戰役穿插時,對越軍的作戰特點不了解,認為只要前面部隊打過去了,後方就安全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師和團的後勤都被安排在本隊後面跟進,由於缺少掩護力量,出境兩天,師後勤前梯隊和各團後勤都遭到了越軍伏擊和襲擊,攜帶的物資幾乎全部丟光,損失很大。由於後勤保障跟不上,部隊的戰鬥力遭到了嚴重削弱。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註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