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離自己很近 『商量』就在身邊」 市政協「商量開放日」活動側記

  春節假期後第三個工作日,濟南寒風刺骨,入春後的泉城迎來「倒春寒」。雖然室外天寒地凍,龍奧大廈15樓商量工作室內卻賓朋成市,暖意融融。

  當天下午,市政協舉辦「商量開放日」活動,邀請部分政協委員、基層街道社區、學校師生、市民以及主流媒體等社會各界代表數十人走進市政協機關,感知「商量」、了解「商量」、參與「商量」,推動「商量」更加貼近群眾、更好服務群眾,為強省會建設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活動中,社會各界代表們滿懷熱情地走進會場,通過觀看《泉城商量》短片,聆聽部分代表發言,分組參觀體驗「商量工作室」、「數字商量」、「成果展示」場景等,近距離了解「商量」,感受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獨特魅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自信。

群眾贊「商量」

「選題接地氣,離百姓很近 」 

  全國道德模範房澤秋曾參加過一次「商量」活動。再次近距離感知、了解「商量」,她感觸頗深。

  「最大感受就是『商量』接地氣,離百姓很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政協委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和市民代表圍坐一起,說問題、談想法,一起商量找到解決之道,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大家觀點統一了,問題也解決了。」房澤秋盛讚「商量」是一個為民、務實的協商平台。

  高新區舜華路街道舜寧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汪悅也深感認同。「沒想到市政協每專題『商量』的選題也離群眾這麼近,更沒想到『商量工作室』已經遍布全市各區縣。」她表示,去年舜寧社區成立了商量工作室,在該平台先後商量解決了廚房油煙排放、車棚搭建等諸多難題,從根源上解決了社區治理難題。

  汪悅表示,通過近距離感知「商量」,發現社區商量工作室仍有優化提升空間,將繼續學習市政協「商量」平台的經驗做法,加以完善提升,進一步將其打造成為看得見、好參與、真管用的協商平台。

師生談感受

「政協的形象更加鮮活起來」

  「我在書本上學了大量關於政協制度優勢、全過程人民民主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但感覺比較抽象,不能深刻理解。這次『商量開放日』活動,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很具體。」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中國共產黨歷史專業學生王小語表示。

  來自四川音樂學院大一學生竇艾也有類似感受。「這次『商量開放日』活動,是一堂生動具體的思想政治課。」她說,過去對政協的了解相對模糊,更多印象來自書本和新聞,通過這次活動,把書上學到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等知識點變得很生動、很具體,感到政協離我們並不遙遠。

  「走進政協,能夠更好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了解協商民主制度,涵養制度自信。」來自歷城二中政治組的教師張國香雖然對政協有一定了解,但並不清楚政協如何履職。「參觀完後,政協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鮮活起來,以後再向學生講政協知識,必然會更生動準確。」張國香說。

  「『商量』開放日活動讓政協鮮活地呈現在市民群眾以及學生代表眼前,讓他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民主制度。」在張國香看來,「商量開放日」活動讓大家在參與感知中進一步增進對人民政協和協商民主制度的了解,增進有序政治參與的熱情和能力,更加堅定了制度自信。

委員話期待

「把『商量』協商民主品牌擦得更亮」

  「今天來參加『商量開放日』活動有種回家的感覺,很溫暖也很振奮。」作為一名參與見證了「商量」成長與發展的市政協委員,鍾倩對「商量」平台可謂如數家珍。她認為,市政協在不斷敞開懷抱,邀請各界群眾走進、參與、支持「商量」,「商量」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有活力。

  在鍾倩看來,「商量」之所以能成為濟南的金字招牌,主要是以民心民意為準繩,踩着創新的「鼓點」,每一步走得都很紮實。「這次我還懷着滿滿的期待參加『商量開放日』活動,希望『商量』能繼續堅持創新,不斷進階,通過數字賦能,讓『商量』離老百姓更近,讓委員隨時在群眾身邊,『商量』協商民主的品牌擦得更亮。」鍾倩表示。

  「『商量』有太多成果讓我們委員感到自豪。」市政協委員、濟南籍青年演員侯京健表示,能夠參加此次活動深感振奮。他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以及濟南籍的文藝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在傳播媒介迭代升級的新形勢下,將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商量」平台,加深與廣大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群眾的互動交流,為把「商量」品牌擦得更亮,讓「天下泉城」更有底氣、更有韻味、更有魅力。

  「與『商量』一起躍升。」「祝『數字商量』更好為人民服務。」「讓『商量』之花在社區生根、發芽、綻放。」......活動最後,社會各界代表紛紛在嘉賓提名簿上留下對「商量」的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