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的觸手伸向亞洲!韓國討好北約遠離中國,不是個好選擇

作者 常有禮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頭條號立場

閱讀指南:為了構建「北約+」新機制,此次北約峰會還首次邀請了日本和韓國。北約試圖在亞太地區尋找盟友,以在中國周邊塑造適合北約的戰略環境,逐漸將觸手伸向亞洲,當然,韓國和日本成了這個觸手最好的選擇。但是,韓國總統尹錫悅卻在參加北約峰會時被放鴿子30分鐘,看來,討好北約遠離中國,不是好選擇。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參加北約峰會時被放鴿子30分鐘!6月28日,尹錫悅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舉行會晤原本是北約峰會期間的第一個安排,但這場會晤被取消。無獨有偶,同一天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會晤也被取消。尹錫悅在會談地點苦苦等待了30多分鐘,然後轉身離開了。韓國總統是不是有種被當猴耍的感覺?

討好北約遠離中國,不是好選擇。

我們來看看,正在進行的北約峰會是怎麼針對中國的。七國集團峰會剛剛結束,美國等國家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馬德里數千名抗議者並沒有阻止北約峰會的開幕,內部嚴重分歧也並沒有讓他們停止政治操弄的腳步。在這場軍事集團的對話會上,最令人矚目的,當屬美日韓三國於6月29日舉行的領導人會晤。


與G7峰會一樣,北約雖然內部各說各話,但對外仍儘力展現團結姿態,除了俄烏問題之外,中國毫不意外地成為了此次北約峰會的關鍵議題。在北約峰會召開之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就開始炒作中國議題,將中國稱為「系統性威脅」,並透露將在「北約新戰略概念」中首次闡明對華立場。為了構建「北約+」新機制,此次北約峰會還首次邀請了日本和韓國。北約試圖在亞太地區尋找盟友,以在中國周邊塑造適合北約的戰略環境,逐漸將觸手伸向亞洲。

據報道,此次美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談,是時隔4年9個月的再次會面,也是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後的首次外訪會談。此次會談有三個議題,第一,要加強美日韓三國合作,以應對「朝核威脅」;第二,針對中國形成制衡力量;第三,為改善日韓關係尋找突破口。

美日韓領導人會談將提及「中國威脅」,並不令人意外。近年來,美國與中國的競爭逐漸呈現白熱化趨勢,而日本也跟在美國身後,頻頻發出錯誤言論。韓國為了靠攏美國,對華態度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在美國慫恿下,韓國和日本開始朝着北約靠近,此次他們出現在北約峰會之上,是一個非常消極的信號。

就在韓國聯合美日公開討論遏制中國的議題之前,韓國方面還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並不站在反華立場。6月22日,韓國國家安保室長金聖翰表示,韓國不是北約成員國,此次北約峰會上公布的「新戰略概念」與韓國無關。韓國參加北約峰會是為了「強化基於自由民主價值的團結」,以應對新型挑戰。此外,韓國還希望能夠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得到更多地支持。韓方還強調,尹錫悅參加北約峰會,並不意味着韓國轉向了反華反俄的政策。

韓國言行不一,前後矛盾,可能也是身不由己。尹錫悅上台之後,在半島問題上更為激進,與美國軍事交流也變多了。但相比於日本,韓國仍然保持着理性,在對華態度上,並沒有因為美國而盲目地作出決定。在北約與中國之間,韓國並不想選邊站,此次在北約峰會上商討制衡中國,恐怕也是順水推舟。

韓國政府宣布尹錫悅將參加北約峰會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亞太不是北大西洋,中方反對以任何形式的引入域外軍事集團。雖然中方並沒有明說,但外界普遍認為,中方實際上表明了反對日韓參加北約峰會的立場。

但是日韓是北約東擴至亞洲的突破口,美國鐵了心要將日韓綁在北約的快車上。針對汪文斌的回應,美國國安委員會協調員柯比聲稱,發生在歐洲「針對一國主權的攻擊」,也有可能會發生在亞太地區,而韓國正面臨著這種「威脅」。因此,韓國很有必要參加北約領導人會議,而中國對此並沒有否決權。

不是一個圈子的不要硬融,不然會很尷尬,韓國是一個典型例子。北約東擴未來可能不只在歐洲,也要警惕北約在亞洲打造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