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對華戰略出爐,北約高官:北半球歸北約管轄,東方也不能例外

觀察者網報道,不顧中方警告,北約對華「新」戰略近日出爐。北約向西方媒體披露稱,對華新戰略將把中國描述為「系統性挑戰」,但將與中國在有共同利益的方向進行合作。北約峰會聯合聲明尚未出爐的情況下,北約便披露「對華新戰略」的相關內容,這一做法,無疑是在以「提前披露」方式,儘可能渲染對華髮難輿論。

北約官員同時為北約東擴製造借口揚言稱,北回歸線以北的北半球都歸北約管轄,都是北約的軍事範圍,沒有東西方之分,東方自然也不能例外。該官員的言論模糊了北約建立之初「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一基本定義,北約是北大西洋地區的區域性軍事機構,但美霸權的助推下,如今的北約正妄圖向中國周邊進行全球性擴張。北約已成為全球安全的最大威脅。

北約隨冷戰的爆發而被建立,其軍事集團性質十分分明,冷戰結束後北約開始由其自稱的防禦性機制轉為進攻性機制,以接連向東擴張兵鋒直指俄戰略腹地。由於歷史原因,北約如東擴至烏克蘭,俄首都莫斯科在內的戰略核心區將直接面對北約兵力,這一情形既威脅俄羅斯的現實安全也在刺痛俄歷史上莫斯科保衛戰等慘烈戰事的敏感神經。而北約近期在芬蘭方向的擴張嘗試若完成,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與俄西北中心城市聖彼得堡也將「隔波羅的海相望」。

這樣的情況下,俄以特別軍事行動抵住北約在烏克蘭的東擴勢頭,與美英嫌隙頗深的土耳其則在北約內部阻擋住芬蘭、瑞典的加入北約。

東擴勢頭已被狙擊的情況下,北約本該停止擴張,但不論是北約將正式出台、鼓吹中國為所謂「系統挑戰」的「新戰略目標」,還是北約峰會首次邀請日韓澳新這亞太四國齊聚,都在顯示着北約的全球擴張野心。東歐、北歐接連受挫的情況下,北約還要在亞太進行新一輪擴張,勢必招致更大的失敗。

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情況下,烏克蘭、芬蘭無法加入北約,日韓澳新同樣也沒有加入北約的機會,北約作為美國軍事霸權輻射的產物,美整體國力、軍事霸權退潮的態勢下,北約的影響力隨之退潮才是常態,美國逆勢而為推進北約擴張,更大的可能是隨中俄戰略反制,美霸權陷入更快的衰退。

事實上,為確定北約峰會聯合聲明應採取的措辭,北約機制內部已吵作一團,美英加等國主張北約應在新戰略中將中國確定為所謂「戰略威脅」,德法等歐洲國家則主張應採取緩和語氣,基於歐洲對華的一貫戰略。在對中俄關係進行定義時,北約同樣分歧嚴重,歐洲國家普遍拒絕依美國語境採取對俄敵對類似的對華態度。韓國方面則就韓總統出席北約峰會一事多次解釋,韓國無意對華敵對,韓國民眾就北約在亞太的擴張爆發多輪抗議。這樣的情況頗為顯示了,美國推動下的北約在全球擴張,力不從心處,美國國力衰退之下,「隊伍」已越來越不好帶。

審視北約東擴這一事件時應當看到的是,大國博弈中硬實力是唯一指標,美國以北約擴張妝點自身霸權,但在美國硬實力無法支撐起其在全球的單邊利益訴求時,北約並不能成為美霸權實現「翻盤」的破局處。便如中國外交部早已闡明的論斷:作為冷戰時期產物的北約,在全球多極化時代正在到來的當下,早該被丟進歷史的垃圾堆中。